新村新寨入画来

凉山日报 2019-01-21 08:13 大字

新村新寨

入画来

(上接01版)

由于“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交通闭塞”等实际困难,“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而要解决通水、通路、通电等问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成本非常高。

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铜厂沟村决定实施整村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如今,村民们住进了别墅一样的小洋楼,道路硬化,水、电、广播、电视、通讯配套完善。村内卫生室、文化室、幼儿园、民俗文化广场、便民商店等一应俱全。

2018年元旦刚过,普格县马洪乡久史村呷布俄加一家四口告别了寒冷的高山生活,从海拔3000米的土坯房搬到山下白墙青瓦的新砖房中。一年多前,呷布俄加拿到了每人1.5万元的国家扶持资金,自己筹资2万元,总共花8万元在山下螺髻山镇的黄草坪村修建了砖混结构新房。新家,温暖舒适,有沙发、有电视;就连孩子们的上学路,也变为宽敞平坦的柏油大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他和妻子很满意。

同样是2018年,告别了居住多年土坯房的是布拖县拉达乡博石村六组27户彝族人家,从海拔3000余米的木且山之顶,搬迁到山脚下的新村。

“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走出大山,没有指望这辈子能走出土坯房,更没有奢望这辈子能住上属于自己的‘小洋房’。”回想今昔巨变,美姑县洛俄依甘乡瓦吉吉村贫困户日木良眼含泪光。

如今的瓦吉吉村集中安置点,一栋栋白色的“小洋楼”依次在山地铺开,楼前白菜、青菜、蒜苗等绿色蔬菜点缀其间。

“没想到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党的政策好得很

“以前,我们住在半山腰上,不要说通电话,就是电都不通,水也要自己到沟里去提,哪有现在方便哦!”村民马么有洛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赞不绝口,家具家电齐全,水电和沼气都配套。

这里是狮子山下的金阳县丙底乡布洛村,经过精准帮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为实现全村安全住房的全覆盖,布洛村整合43户彝家新寨指标、23户易地搬迁指标和新增贫困户24户指标,将居住在狮子山脚下的90户贫困户398人集中安置在布洛村正洛组。

喜德县甘哈觉莫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是凉山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规划建设57栋住宅楼,计划安置贫困户1409户7097人,基础工程于2018年5月初启动,9月底完成一期20栋楼主体框架施工。预计2019年底,全部搬迁群众可入住聚居点。

“入住群众来自全县52个贫困村。”甘哈觉莫村第一书记王友介绍,喜德县2018年、2019年拟退出的贫困村中,3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都将住进这里。

米市镇洛尔村贫困户沙马打叶是入住户之一。他家老房子在距县城50多公里的半山腰上,喝的是“水窖”水,一到雨季满是泥沙,浑浊不堪;旱季,水量少得可怜。“听说聚居点里有自来水,娃娃还能上县里的小学。”沙马打叶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以前我们住的土坯房子,一下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哪里有水泥路哦?都是土路,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到山脚下的麻栗镇赶场,鸡叫头遍就得起床,背上东西,打起电筒就走路下山。赶完场,随便吃点东西,就又往回赶,来回8个小时,天不亮出发,天黑了才回来,日子过得苦得很。”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村民感慨道,现在搬进新房子,日子越过越好。

“好房子有了,好日子过起了,之前‘四好’啥意思都不知道,现在摆在我们的面前啦,房前屋后整洁了,卫生好了,身体好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我们永远跟党走,党给我们送来了漂亮的房子、带来了幸福安康的日子,我将以百倍的精神来做好‘四好’创建,真正成为‘四好’家庭。”昭觉县塘且乡依火补且村村民尔几拉格笑着说道。

“努把力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过了”

新房子里的梦想

2018年元旦前夕,布拖县龙潭镇幸福村完成新建安全住房40套,功能完善住房40套,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进新居。村支书拉马尔且说,集中搬迁那天,每家每户都在杀猪宰羊,其他村民也全部去帮忙、祝贺,村子里比过年还热闹,看到一家家贫困户那么高兴、激动,很多村民和村组干部喜极而泣。

“搬迁的时候,我们都不相信。刚搬下来的时候,还偷偷地回去。现在我们在这里能够赚钱,生活比山上好多了,我们再也不会回到那个穷地方了,努把力今后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51岁的村民阿海体西常常望着群山说。

山上,是越西县申果乡达布村的旧址,距离现在的新家88公里,海拔2600米,一年大多数时间低温寒冷,就连相对耐寒的花椒和核桃这些经济作物都不能种植。申果乡抓住了国家易地移民搬迁和东西部对口帮扶中佛山市对口帮扶凉山的大好机遇,一口气搬迁了五个村子下山。达布村搬迁到了南箐镇新华村,距离县城就十多分钟的车程。

“现在政策好哦!我以前生过一场大病,家里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和两个娃娃需要养活,生活困难得很。易地搬迁之后,村镇领导帮忙,支持我去德昌县城学习了酿酒技术,建起了酿酒坊。如今,我就用村里产的苞谷和荞麦酿酒,一年要卖3500斤左右的酒,收入5万多元,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村民安国才说,不是特困户了,走在村里,腰板都能挺得笔直。

50多岁的同村村民安巴尔是“一村一幼”的厨娘,同时还负责打扫村里院坝和道路的卫生。安巴尔戴着头巾,穿着干净,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妥妥帖帖。

生活好起来了的村民,更加重视教育发展,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安巴尔的两个女儿,一个大学毕业当了老师,另外一个正在读大学。安巴尔说,两个女儿赶上了党的好政策,通过大学生扶贫贷款上了大学。希望她们都能回来当老师,让农村里更多的孩子都能受教育,孩子们有了知识,将来就不用再吃苦受穷了。

翻过一山又一山,踏平坎坷成大道。“追梦”路上,凉山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为更多的老乡搬进新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9年,凉山州计划实施12.05万人(占全州“十三五”总任务数的33.8%)的易地搬迁,覆盖9.59万人的彝家新寨建设,凉山的新村新寨将更加美丽。

新闻推荐

省疾控中心督导布拖艾防攻坚工作情况

本报讯近日,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文一行莅临布拖,督导布拖县艾防攻坚工作暨“1+M+N”开展情况。督导组先后分别到布...

布拖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布拖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