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布拖“医”技之长助彝胞有病可医 记绵阳市第一批对口帮扶彝区深度贫困县干部人才甘露
□本报记者李桥臻
“因省上重大部署调整,援藏改为援彝,地点改为凉山州布拖县,是否接受调整,请思考后回复!”2016年8月17日一早,甘露的手机响了。
“不用考虑,只要是支边援建,到哪里都行!”甘露没有半点犹豫。
甘露是江油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兼检验科副主任,支边是他的理想,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16年7月,当他得知援藏报名的紧急通知时,他再次递上申请……如今他终于如愿,作为绵阳市第一批对口帮扶彝区深度贫困县的干部人才,对口帮扶布拖县特木里镇中心卫生院。
帮扶布拖实现夙愿迎难而上热血洒高原
布拖县对于甘露来说是陌生的。他好奇地在网上搜寻布拖的信息:距州府西昌114公里,最高海拔3891米,气候寒冷,暴雨、泥石流等灾害频繁……一位同事还告诉他:布拖县艾滋病疫情很重。然而这些都不能动摇他支边的初心、阻挡他援彝的步伐。
条件艰苦不足为惧。但此时的甘露上有老、下有小,儿子刚上小学,正是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甘露担心自己父亲角色的缺位会对儿子成长造成影响。年老体弱的父亲罹患肠套叠,疼痛难耐急需手术治疗。他马上为父亲安排手术,趁还未出发,多陪护一下父亲。
2016年9月18日,天刚蒙蒙亮,甘露一行28人踏上了征程。想起儿子熟睡的脸,念着父亲术后尚未出院,他的眼眶湿润了。“对家人的亏欠,只有待援建回来后加倍偿还。”甘露说。
初到布拖,甘露要克服语言不通、高原缺氧、工作开展难度大、思乡之苦等困难。但他信心和决心十足:“我定会通过务实高效的帮扶工作,让布拖脱胎换骨展新颜。”
来到布拖县特木里镇中心卫生院检验科,甘露迅速进入角色,与同事一道承担起日常检验工作,服务来院检验者1403人次;下乡为贫困户体检30次,行程689公里,完成9340人次的体检工作。
甘露告诉记者,下乡体检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条件简陋,山路蜿蜒陡峭,午饭常常要到下午两点才能吃上,甚至有时只能吃几个土豆对付一下,但他毫无怨言。
“传帮带”育卫生人才艰辛付出换来布托医疗升级
2018年初,省上强调:医疗对口帮扶工作要把重心从“顶岗代岗”转变为“传帮带”育人,帮助受援机构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转变服务理念,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卫生人才量少质弱问题,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造血”能力。
甘露明白,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科室建立健全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于是,他与科室同事一道,按照行业标准,借鉴原单位管理经验,逐步建立质量手册、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相关记录表格等。针对布拖同事理论基础薄弱、操作技术不规范等问题,他制作课件进行基础理论培训,现场操作示教,双管齐下,取得了良好的“传帮带”效果。根据医院现状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了新增检验技术目录,提出了科室改造方案。
得知拉达、木尔两个乡卫生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期处于暂停使用阶段,甘露立即前往两地进行调试,并培训该院相关操作人员使用,解决了两地不能进行常规生化检验的难题,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方便。
作为前线指挥部医卫组组长,甘露紧密团结组内战友、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发挥江油医疗帮扶力量,帮扶工作取得了实效:布拖县医院新生儿室、微生物室建立,县中彝医院中医馆成功打造,县妇计中心达标升级等。同时,他还协助江油市卫计局做好两地医疗单位互访对接,以及来布拖义诊相关协调工作。作为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委员,他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党务工作。
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严谨缜密的专业态度、务实肯干的援建精神,甘露受到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并深深地影响着他身边的同事。在2016年对口帮扶工作考核中,甘露被评为优秀干部;2017年获江油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布拖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甘露深信援建路上的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面对荣誉,他说:“我做得还不够,却受到了如此礼遇,我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唯有更加努力,才能不负沉甸甸的褒奖。”
新闻推荐
7月10日,布拖县冯家坪金沙江“溜索改桥”项目基本建成,连接四川省布拖县冯家坪村和云南省巧家县鹦哥村的一座跨江大桥...
布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布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