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袁山书馆与周馥成才??谢忠惠

池州日报 2018-01-19 14:49 大字

周馥少时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在袁山书馆。因此我们研究周馥成才,必然要研究袁山书馆私塾先生王介和对周馥的教育和影响。

关于王介和,周馥为他写了墓志铭。从这篇墓志铭中,可以了解到周馥眼中的王先生形象。

墓志铭中写道,周馥说他一生“因乱奔走四方,遭遇时会,滥邀君恩,洊任封圻,所赖以不旷厥职,免蹈咎戾者,皆先生教导之方也。”在这里,周馥将自己能被朝廷任命,封官晋爵,归因于“遭遇时会”。

“时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机遇。而且,那个机遇,是战争,“长毛之乱”。因为迫不得已,所以说是“遭遇时会”。

即便是有了这样的机遇,官场也是风险之地,不一定就能幸运。但周馥可以说是一生尊贵,福禄寿俱臻。

周馥将自己官场的顺遂,归因于老师的教导。“免蹈咎戾者,皆先生教导之方也。”言下之意,是老师的教导,影响了他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正是严谨的作风,让自己一生免于灾祸,得以安稳。

可见,好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在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上影响学生。

文末,周馥给老师的评价是:“国之桢干”。“国之桢干”,就是国之顶梁柱。什么人堪当此誉?在周馥看来,象王老师这样,耿介做人,和煦待人,忠于职守,以育人为使命的人,虽然不显达于世,但真正称得上国家、社会的柱础。

“国之桢干”这四个字,是周馥对老师的最好褒奖。也是对千千万万在基层踏踏实实,训导学子的老师们最好的褒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求闻达,但求有益于社会人心。

周馥在墓志铭中还给王先生画了一个简笔画:“平生好学乐善,重友谊,奖后进,时亦排难解纷,族党无争讼者。”从这个简笔画中,我们可以想见,这位先生,第一是好学,第二是行为好,喜欢做善事,喜欢交朋友,特别是对晚辈有关爱、有奖掖。同时他还是一位有担当的族长、士绅,承当着乡土社会的公共事物管理职责。有困难的,去帮助。有纠纷的,从中调解。这个村庄,因为有他这样的人治理,人际关系和谐,没有大的、难解的、必须通过衙门判决的纠纷。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和威望,维护了家族、村庄的安宁。

至于王先生是怎么教育周馥的,周馥在其自著年谱中也有所记述。

周馥是十三岁到袁山书馆就读的。“先生初见即许以大器,爱之如子侄,诱掖倍至。”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对周馥的资质和心志,给与了充分肯定。二是,给予了充分的爱与呵护。三是在教导方法上,循循善诱,而且极其细心。这三层意思,也勾勒了一个崇高的师者形象。鼓励、爱、细心、诱导,这是一个教师最美好的品质。

对学业,周馥也有记载。入馆第二年,“始能作时文,每篇可满四五百字。每月逢三六九日,作时文一篇、五言六韵诗一首,限晚餐前交卷。先生间一日讲《论语》二三章。”

三年后,周馥十六岁,已经做到“凡乡村有请先生作祭文、书札等件,先生属予代撰。”

十七岁,“于功课之外,作诗、赋、杂著。”

周馥十八岁离开书馆,其后自己开馆训蒙。二十三岁,返袁家山训蒙。这应该是受到王先生的邀请。当年,因战事,逃亡彭泽县九都乡避难。二十五岁,周馥投入李鸿章幕府。其间,“先生一妻二妾及家人等皆死于山上,莫知骸骨所在。二子逃出,幸存。”

根据这一段时间的记载,我们知道,王先生对周馥的教育,注重的是写作能力训练和传统儒家经典《论语》的讲解。

纵观周馥的一生,其文风作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纯正。主要体现在热衷于干实事,不务虚名,不贪私利。二是干事谨慎周密。能干大事,是他在晚晴政坛,愈到晚年愈显尊荣的立足之本。三是终生手不释卷,著述不辍。即使是在淮军军营中,有一次李鸿章巡营,发现唯他的案头放有儒家经典。李鸿章所经手的大事,文案大多出自周馥之手。三是文风实在。周馥诗文,注重纪实和观感,少风花雪月。特别是他的诗歌,有类同杜甫的“诗史”之赞。而这些,应该与少时受到王先生的教导和熏陶有紧密关系。

周馥一生在外为官,常常感念老师的恩情,写下了多首怀念在袁山书馆读书时光和老师的诗歌。晚年回乡,还专程到袁家山祭拜王介和先生。

“一日两餐行四里,终年只觉菜根鲜。心清体健能勤苦,天补聪明亦有缘。”(《忆少年事效白香山体十一首》其一)展现的是一个自在有为,勤勉向上的少年形象。

“六年负笈受心知,鸾凤曾将远大期。四十余年重问路,门生已到白头时。”(《赴周家山祭扫途中作九首》其一)这是五十多岁时回访袁家山。

“头角髫年许出俦,河汾问字六年秋。每逢暮雨常留饭,为念家贫自减脩。鸡酒何时重酹墓,龙泉无分觅封侯。侯芭尚抱冰心在,清白无贻长者羞。”(《四十自寿九首》其一)这既是感念师恩,也是向老师亡灵的告白。

“眼底龙猪一见分,提携望我到青云。廿年兵火悲生死,几辈风霜守典坟。韩信千金酬漂母,魏征十策出河汾。白头报答知无日,泪洒袁山对夕曛”(《王介和先生》)这是对老师的深切怀念。

“地水火风灾劫过,山邱华屋尚依然。伤心六十余年后,白发门生拜墓前。”(《拜王介和先生墓》)这是为老师罹难,自己不能报答师恩而伤心。

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学生,他们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多少美丽和精彩!

新闻推荐

“新川商” 成四川发展重要力量闽商1000万专项基金***凉山布拖

(记者魏雯静)1月13日,由四川省工商联、福建省工商联、四川省投促局主办,四川省福建商会承办的“新时代新征程新思路”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蓉召开。作为在川最大的省级异地商会之一的四川省福建商会,在...

布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布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