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目春风里的“海棠”

三江都市报 2020-10-20 08:52 大字

程川1993年9月3日发表在《乐山日报》上的诗歌处女作

程川

和许多普通的作者一样,如要讲我与《乐山日报》的缘分,最初是从投稿、发表,以及和报社编辑神交开始的。从1993年9月3日《乐山日报》发表我的第一首诗《我拉着氧气瓶》记起,以诗结缘,我们至今已牵手走过27年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乐山市二轻机械厂当学徒,每天用电焊把冰冷的钢铁与青春焊接在一起,工厂的生活单调重复枯燥,年轻的心不甘于此,希望有雨露阳光的滋润……我正是从那个时候痴迷上文学写作的。

我生长在苏稽镇乡下,对乐山最初最深的印象,源于一条叫“海棠”的路。海棠路上还有一朵别样的“海棠”花。海棠路是我心中的圣地,因为《乐山日报》编辑部就在这条路上,报纸的文学副刊以花为名,也叫“海棠”。

我开始脑壳发热,大量写诗投稿,向“海棠”副刊发起了狂轰滥炸。许多有过投稿经历的人都知道,一次次的泥牛入海后,编辑康鉴给我回信了:“我们需要表现火热生活的作品”,虽然给我泼了一盆凉水,但我仍激动了好一阵。那个时候,报纸上编辑的名字,都让我感觉神圣而亲近,何况见字如人。我于是投身火热的生活,《我拉着氧气瓶》“穿越开满鲜花的城市”,终于如踩在棉花糖里走进了“海棠”的芳草园。

再次在“海棠”上发表作品,已是5年后的1998年8月13日,也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诗歌之外的其他文体。当时报纸已由原来的四开小报变成了四开大报。

彼时,我的情绪是最低落、最茫然的;受下岗潮的挟裹,没有了任何的经济来源,一直热爱并坚持的文学创作,发表好像难于登天;我常常夜不能寐。面对生活的苦恼,我渴望倾述,熬夜写成了一篇散文《生活的答卷》寄给了报社。

《我拉着氧气瓶》在“火热的生活”的拐角遭遇了寒流,是《乐山日报》的编辑老师再一次告诉我《生活的答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重拾信心,寻找迷失了的方向。可以说,《乐山日报》是我的福地,没有报社的老师们,我的文学梦就不会生根,更不会发芽。

欣闻《乐山日报》迈入创刊40周年的大喜日子,勾起了让我感怀的点滴记忆。40年,可以兑换成多少张报纸,可以叠成多高的一座山,散发墨香的方块字和攀登者一样坚信,群峰之上正是春天。40年,可以兑换成多少张报纸,可以铺成多么辽阔的一片旷野,耕耘者的汗滴和甜蜜的果实,存储着多少难忘的岁月。

新闻推荐

乐山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详见02-06版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