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一级的乐山小伙 用APP为听障人士装上“耳朵”
石城川(中)和合伙人
11岁以后双耳完全失聪,不过90后的石城川始终坚信,缺陷也是一种美。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后来的创业,乐观自信的他从不自怨自艾。
听不见声音的无奈和痛苦,常人是体会不到的,但石城川懂得。听力残疾一级的他,自己创业推出了一款名为音书的APP:一款利用字幕功能、语训功能、智能助听功能和手语学习功能等,为听障人士量身打造的工具软件。
90后的他是乐山人
毕业于暨南大学
1992年出生的四川乐山人石城川,毕业于暨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毕业后,他一直留在广东。接受采访时,他通过微信一边用音书APP将记者的话翻译成文字,一边回答记者的一个个提问。
音书APP,是一款用于听障人士(聋人)沟通交流的工具软件。通过在APP中嵌入语音识别及语音合成等技术,实现听障人士的信息无障碍沟通,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语言康复,进一步改善听障人士与外界沟通的现状。它的创始人,正是石城川。
“全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部分人有条件使用耳蜗或者助听器,而更多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一直关心着听障人士的石城川告诉记者,2012年左右,他接触到了语音识别技术。当时,他便有了发明一款专门为听障人士设计的APP的想法。
身处无声世界
仍然自强不息
石城川自己就是一位听障人士。听不见声音的无奈和痛苦,常人是体会不到的,但石城川懂得。
“我11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导致听力障碍,我双耳的听力都是120分贝。”石城川解释说,120分贝指的是听力损失120dBHL(dBHL:Decibel Hearing Level,听力损失程度)。一般情况下,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这已经达到了听力残疾一级的程度。这个级别中的听障人士,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也可能存在严重障碍。
然而就是这样的条件下,这个90后小伙子一直没有气馁。2011年,石城川高考被暨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录取。大学期间,他获得学校“自强不息”之星称号。毕业后不久,他下定决心开始创业,最终推出了音书APP。
3年积累60万用户
大部分是听障人士
音书APP从2017年上线至今,已经有3年时间。石城川告诉记者,在60多万用户中,大部分都是听障人士。使用者可以通过文字“看见”声音,接听语音电话,甚至进行视频聊天。
当石城川第一次通过自己开发出来的软件和别人沟通后,他禁不住流下了热泪。“从小到大,我跟别人的沟通都是通过笔谈,对方写一句话,我写一句话。现在,我终于可以‘听见’对方说什么了!”自从有了音书之后,石城川感觉自己整个人的气场都发生了变化。通过音书的在线矫正和训练,他的普通话逐渐进步,逐渐敢大胆开口说话了。
此外,不少听障人士给石城川发来感谢信,讲述音书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除了听力残疾人,石城川团队也在关注听力出现损伤的老年人。最近他们推出了一款专门为老年听损人士设计的字幕固话产品,可以帮助出现听损的老年人更方便地与子女通电话。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戴佳佳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安装线路本报讯(郑焯文王军记者甘国江摄影报道)“各位网友,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立下军令状,今晚一定要让市中区最后10个重灾...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