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测艾滋病
□ 沙湾区人民医院 张颖
艾滋病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会下降直至逐渐丧失,从而易受到其他病原菌感染而引发生命危险。但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并不是一瞬间丧失,所以在免疫功能受损过程中可通过相关指标检测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那么艾滋病都有哪些检测方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HIV1/2抗体、抗原检测
在艾滋病的初筛及确证试验中,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抗原检测。其中HIV1/2抗体筛查方式主要包括HIV核酸定性、免疫荧光实验、化学发光法、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免疫层析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胶体硒快速试验或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法等检测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检验方式为免疫印迹法。
在艾滋病筛查试验中若为阴性反应则可以出具HIV1/2抗体阴性报告,一般此类患者为没有经过HIV感染的患者,但是对于已经发生HIV感染而处于感染窗口期(感染后3~12周)的患者也可能呈现阴性反应;若在筛查中呈现阳性反应,那么就需要重新采集标本,进行复检。即以不同厂家、不同原理的检测方式重复检测,如果在重复检验中均呈现阴性,能够说明受检者为HIV阴性,但若其中一种检验方式呈现HIV阳性,就需要进行HIV抗体确证试验,与此同时,通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确证试验中未产生HIV特异性条带,可以报告为HIV1/2抗体阴性,但确证试验中出现HIV1/2抗体特异条带仍不能够判定为HIV阳性,仅能够报告为HIV1/ 2抗体不缺定,需要在4周以后进行随访。对不确定者持续随访确证,直至完全确证为HIV抗体阴性或HIV抗体阳性。
2.病毒载量测定
常用的检测方式包括分枝DNA信号放大系统、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转录法、实施荧光定量PCR扩增等。病毒载量测定临床意义为提供抗病毒治疗依据、预测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调整临床治疗方案以及HIV早期感染诊断。在检测中18月龄以下的婴幼儿HIV感染可以采用核酸检测,若两侧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即可作为诊断参考依据,并在18月龄以后再进行HIV抗体确认。推荐病毒载量检测频率:已经持续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者、病毒持续抑制患者,可以每6个月进行一次病毒载量测定,对于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6个月或病毒载量抑制情况不理想或者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时需检测频率由临床医师决定。如果条件允许,对于无HIV感染症状且未经过抗病毒治疗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病毒载量测定。
3.CD4+T淋巴细胞检测
HIV感染后,CD4+T淋巴细胞会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指挥身体对抗病毒,保护人体不受外界侵害。当CD4+T淋巴细胞呈现进行性减少趋势,甚至在检测中发现CD4+/CD8+比值呈现倒置,即考虑被感染的CD4分子破坏死亡,导致CD4分子数量下降,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但若进行HAART,CD4+水平可出现上升趋势,即免疫功能会逐渐好转。CD4+的检测目的为明确机体免疫状态、病情进展、确定治疗时机、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CD4数量越低,越是预后不良。在检测频率上,建议CD4+T淋巴数量在350个/μL的HIV无症状感染者每年检测2次,对于已经接受HAART患者需在治疗第1年检测4次,若持续治疗1年且病情稳定后可每年检测2次,但具体检测频率仍有医师决定。
4.HIV基因耐药检测与病毒分离
耐药测定方式包括表型及基因型,其中HIV耐药检测多为抗病毒治疗失败需要更换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载量下降效果不理想时,可通过耐药检测重新制定治疗方案以保证临床疗效。病毒分离常以共培养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聚羟基脂肪酸(PHA)刺激后加入患者单核细胞,但目前此种方式仅用作研究,不能作为诊断保证。
新闻推荐
昨(24)日,乐山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教职员工返校返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及时通知全体中小学...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