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乐山菜、能说乐山话、常写“乐山歌” 音乐作品获国际电影节提名 陶德:音乐不再是一个梦

乐山日报 2019-12-18 07:37 大字

收获荣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见习记者谭智鹏记者马锐

近日,独立音乐人陶德为电影《巴音河》所创作的同名歌曲,喜获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原创音乐提名、波兰东欧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视频提名、第四届伦敦短片剧电影节最佳音乐视频提名,以及澳大利亚电影之夜奖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

得知自己所创作的歌曲在国际上备受肯定,陶德满是感慨:“终于,音乐不再是一个梦。”

“梦”回巴音河

“我出生在一个叫德令哈的地方,那里流淌着一条巴音河……童年结束的时候,我就离开了那里……很多年以后,我又带着孩子,我又到了那里,我告诉她这就是你的故乡。”一曲充满草原气息的《巴音河》,将听众带入作者的乡愁。

巴音河在蒙古语中意为“幸福的河”。2017年,陶德为拍摄电影《巴音河》回到了故乡——位于青海省的德令哈。

《巴音河》是一部原乡纪录片,它讲述了一位出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蒙古族男子,在少年时离开,如今回到故乡却又再次离开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陶德。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陶德的衣着:日常休闲的外套下,包裹着一件传统的蒙古族服饰。陶德说,自己从12岁起便离开家乡,年轻时为音乐梦想而“流浪”各地,但童年的记忆却令他难以忘怀。

陶德回忆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经常在巴音河边嬉戏,河水凝聚着他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但同时也吞噬过无数年轻的生命,“音乐可以展现场景,也包含个人情怀,不论是美好还是悲伤。”

地道“乐山人”

12岁时,陶德离开家乡,后又为追寻音乐梦想而开启“流浪”生涯。近10年间,他辗转全国多地,为音乐而窘迫的生活曾被亲朋好友所不解:“回来吧,别做梦了!”

然而,陶德没有停下脚步,2003年,时年21岁的陶德来到乐山。

“没有什么原因,来乐山就是一种缘分,而且来了之后就再没离开过。”陶德说,作为一个窘迫的音乐人,乐山首先吸引他的是慢节奏的生活,随后他又逐渐发现,乐山人的善良和热情使这座城市多些包容性,“你在乐山问路,大多数人都会给你讲普通话,这会给外地人很强的融入感。”

“这是一座三江汇流的城市,这里的人安详富足而闲适……开着哥哥的汽车曾穿行过这里,也曾一个人对着江放声哭泣……”这是陶德还未发行的歌曲《这座城市》中所描绘的一个场景,刚来乐山时的孤独和心酸都汇聚其中。

初到乐山时,陶德曾将乐山中心城区滨河路上联排的“一元一唱”误认为酒吧,为了生计,他背着吉他向老板求职:“请问你们这里需要歌手吗?”

“歌手?哈哈哈,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是歌手!”老板回答说。

事后陶德才明白,江边上的灯红酒绿只是KTV。不过,陶德还是决定留在乐山,他要在这座城市继续追梦。再后来,陶德在这里结婚、生子,成了一个爱吃乐山菜、能说乐山话、还常写“乐山歌”的地道“乐山人”。

“我的音乐就是要表达生活,表达一个城市人对生活的热爱。”如今的陶德在乐山拥有自己独立的音乐工作室,同时被市文化艺术研究所聘为创作研究员。

拥有相对安稳生活的陶德并没有停止脚步,他的创作仍在继续,“这几年我为乐山写了不少歌,歌词都是反映当地生活的,这些歌只属于乐山,你换到其他地方都不行,熟悉乐山的人一听就知道。”陶德说,不久后,他准备将这些描写乐山的歌曲汇成一张专辑发行,让更多人了解并熟知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新闻推荐

乐山市人民医院多措并举应对“患儿”就医 流感来袭

患儿剧增,儿科超负荷。医护人员细心照顾患儿医生加班加点为患儿看病本报讯(记者戴余乐文/图)近期,受天气影响,乐山各大医...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