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园大天地
学生们打理生态农场乐山一中供图从平整土地到播种、浇水、施肥,再到捉害虫、管理、收获,当农民伯伯都在田地里忙活时,乐师附小部分班级的“小农夫”们也没闲着,他们忙着打理学校楼顶的“开心农场”。原来,该校部分班级向学校申请在楼顶分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班的小小菜园,孩子在菜园里劳作,亲身体验“付出才有收获”的硬道理。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乐山中心城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思考怎样让学生走出课堂,跳出书本,感受“活”教育。其中,不少学校充分利用场地,开辟小菜园,尽管面积很小,教育价值却很大,不仅为学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还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大家从自然中获得知识,感受植物生长的神奇。
一块小菜园
成为“第二课堂”
近日,记者走进乐师附小楼顶的“开心农场”看到,尽管天气寒冷,但被划分成多个小块的菜园内,同学们种植的当季蔬菜长势喜人。一块叫“向日葵花园”的小菜园内,除了有莴笋、小葱、小白菜,还有月季花、三角梅等花卉。
“我们去年通过向学校申请认领,获得了一块小菜园的种植管理权利,一般种植当季农作物,之前还种过花生、辣椒。平时由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对菜园进行浇水、除草与打理。”该校四(5)班班主任刘娟告诉记者,“向日葵花园”每种完一季需要做大清理时,家委会还会进行协助,比如需要种植新的农作物,家委会负责帮忙购买种子、肥料。对于丰收的果实,会用来奖励在校表现好的学生。
“去年,学校还没有校外劳动生活实践基地,我希望充分利用一块小菜园,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在面对播撒的有些种子不发芽时,教会孩子们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刘娟说,不同时节种不同时令的蔬菜,也让同学们认识了各种蔬菜的生长周期与生长状态。期间,她还会带领孩子们写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记者获悉,此前,乐山市徐家扁小学也在教学楼的一旁开辟了30多平方米的菜园,每年分给3年级8个班级种植与管理,让学生们除了在校读书,还走近生活,参与劳动实践的同时,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小小菜园也无疑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一块闲置土地
变身校园“生态农场”
在小学校园,一块小菜园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一次契机;在高中校园,一块菜园也可以成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平台。
在乐山一中学生宿舍背后,有一块100多平方米的菜地,一年四季常绿。在课上或课后,该校生物教研组的老师们带着学生到这里上课,整理土壤、播种施肥、观察记录……
乐山一中副校长张佳是该校生物教师,他介绍说,“就生物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这些素养只在课堂内、书本中、习题里练显然不够。”在此背景下,“跳出书本、走出课堂,打造生态农场”的构想从生物教研组老师们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据悉,最初设想选址在实验楼楼顶平台,但考虑到蓄水、防涝及楼顶承重等诸多问题,不得不放弃,直至这一块闲置的土地被发现。在地面种植,不存在蓄水问题,排水也简单,成本更低。在宿舍附近,也便于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管理。去年4月,这片被学生们命名为“常青园”的生态农场正式建成。农场根据高一班级数量,划分为13块。
生态农场的管理实行班级承包责任制,学生为主、教师协助。各班成立生态种植小组,推选组长,牵头负责各班所分地块的种植、看护、记录等工作。各班的生物教师为本班的指导教师,结合生物学科教学对实践活动进行引导,帮助解决问题。
“生态农场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物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实例,学习就不再枯燥无味了。”据张佳介绍,针对高一教材中的“遗传学知识”,生态农场种植了豌豆与玉米。学生不仅可现场区分豌豆的两性花与玉米的同株异花,还可具体操作“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中的杂交实验,甚至可以亲身体验豌豆的自花、闭花传粉,尝试进行人工授粉,深刻领悟先去雄、后套袋、再授粉等学科知识。
记者 张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博尔)“第一,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第二,孩子犯了错要让他自己承担后果……”11月14日下午,乐山市金口河区...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