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 “千年盐城”焕发勃勃生机

乐山日报 2019-10-03 07:36 大字

依山傍水的五通桥五通桥夜景中国根书艺术馆石麟芽芝春有机茶叶基地五通桥古镇全景永祥多晶硅生产线涌江路北延河堤景观大道■记者代世和

数字

全区GDP从1986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1.4亿元。

人均GDP从1985年的930元/人增加到2017年的50429元/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358元提高到2017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0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6年的0.77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59.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5年的0.59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31.8亿元。

荣誉

●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区

目标

到2020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增速保持在9.5%以上;到2022年,力争全区经济总量超过260亿元,增速保持在9.5%左右。

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到2020年,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到2022年,力争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70年砥砺奋进,70年铸就辉煌。

“因盐聚市、因盐而邑。”新中国成立后,拥有2300多年盐业文明史的五通桥区,依托丰富的盐卤、煤炭资源,逐渐形成以盐磷化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通桥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提升、环境大改善,让“千年盐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济大发展

发展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五通桥区立足区情,抢抓机遇,放大比较优势,在工业做“强”、农业做“精”、三产做“活”上发力,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提挡加速。

工业做“强”。近年来,五通桥区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努力做强工业。2018年12月,永祥新能源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2.5万吨)竣工投产;2019年6月,晶科一期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点火试运行……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区已具备5.5万吨高纯晶硅年产能,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已形成2.6万吨稀土应用能力、1.4万吨稀土冶炼分离能力,产能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三、西南第一;草甘膦产能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原盐产能居全国第二,纯碱、氯化铵产能居全国第三。

农业做“精”。五通桥区始终围绕“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上世纪80年代,西瓜协会布点全国,利用河滩地种西瓜,帮助农民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上世纪90年代,花木协会跻身全国百强协会之列,花木销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进入新时代,五通桥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强基地、壮大品牌、三产融合为抓手,扶持农业带动主体270余家,突出发展蔬菜、茶叶、水果、花木、畜牧等特色产业,打造西坝果蔬、杨柳农旅融合省级示范园区2个,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产做“活”。五通桥区是国内乡村旅游发源地之一,木鱼山上的“王家花园”1984年开始接待游客,被称为“中国农家乐的鼻祖”。近年来,五通桥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和农旅融合,辉山李花节、新云燕山荷花节、西坝豆腐节等乡村旅游活动蓬勃发展。中国根书艺术馆成功创建国家级3A景区。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41亿元,旅游接待413.61万人次,旅游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民生大提升

心系群众冷暖,抓牢民生实事,回应群众关切。五通桥区坚持民生导向,围绕脱贫攻坚、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桥乡人民”谋福祉。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五通桥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得以彰显,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小学教学质量连续七年获全市一等奖,初中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高考出口成绩屡创佳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数字化校园工程和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16年被国务院教督委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3个,基本建立了门类齐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且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区”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五通桥区紧紧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实施产业培优计划,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工程和文化品牌工程,盐业文化、美食文化、书画文化、龙舟文化竞相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嘉州工艺美术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四川根石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成为以根书法艺术为龙头的文化品牌企业。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五通桥区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坚持赋能扶贫,率先试点“负所得税”改革,选树脱贫榜样和励志之星,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力”,找出高质量脱贫“金钥匙”。2016年在全市率先实现29个市列贫困村摘帽,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所有贫困户达标脱贫。

环境大改善

“且喜蜀中风景好,桥滩春色似杭州。”依山傍水的五通桥,农家乐、“桥”字牌、榕树下的盖碗茶,已经成为每一位五通桥人心中的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五通桥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宜工、宜商、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让“美丽水乡”焕发青春容颜。

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五通桥区坚持规划先行、综合配套、系统整治,实施乡村文化塑造工程,努力打造农民的幸福美丽新家园。目前,全区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2个、市级四好村74个、区级四好村80个,打造特色村落3个。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五通桥区坚持“提升老城、开发新城”并举,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冠英新区轮廓初现、老城面貌明显改观。全区城镇化率由1985年的31.6%提升到2018年的56.2%。同时,全面开展“双创”工作,使城市环境和秩序明显改观,市民素质逐步提高,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环境保护成效初显。五通桥区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等八大战役,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中心城区PM2.5、PM10均值持续下降,2018年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茫溪河流域整治效果初显,全年达到Ⅳ类水质。

迈入新时代,五通桥区在乐山市“一总部三基地”新蓝图下再出发。

“小西湖”畔,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正在崛起!

(本版图片由五通桥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找准问题 提出措施推动巡回指导工作高质量开展

本报讯(记者吴薇)9月29日,乐山市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委巡回指导工作推进会。会议听取了13个市委巡回指导...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