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一把回忆的果实 —读《红华往事》有感

乐山日报 2019-09-08 07:54 大字
■梁杰

我是“95”后,对于父辈乃至祖辈那个年代的生活,通过各种老物件、电视剧、书本等事物的“讲述”,算是一知半解。多数人的命运与国家绑在了一起,一波三折之中,记忆就像树上的果实,有酸有甜。前些日子品读了乐山作家朱可嘉的长篇小说《红华往事》,对于父辈们的生活又有了更多体会。

往事就像闸口,一开闸,事如泉涌,酸甜苦辣,抢着跳进听故事的人耳朵里。《红华往事》是以作者在四川省建南机械厂职工子弟校教书的切身经历为基石,创作的一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红华机械厂以及附属子弟校在社会变迁中的处境,并且塑造了于律己、万江河、尹芳菲、陶一淘、吴镇天等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

小说以顺序为主要的叙述方法,但也会在文中穿插许多过去的故事,使整部小说更加丰满,让每个人的经历更为丰富。从这些经历中,去塑造更为立体的人物,让读者身处作者营造的现场环境。但小说用了过多的语言描写,并且描写篇幅略长,会让人的阅读略感疲劳。

红华机械厂子弟学校是这部小说的“主角”。厂矿职工子弟学校可以说是时代的特殊产物,即使这些子弟校已经淹没在了社会前行的浪潮中,但那些曾经在子弟校工作、学习的师生,却把这些记忆种在脑子里,长成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任凭时间长河如何冲击,都岿然不动。为了让搬迁到D县白蜡坪的红华机械厂工人们的子女有书可读,厂委书记万江河与厂内负责宣传的于律己共同商量,创办红华厂子弟学校,于律己不会想到,自己会有多么热爱这个学校,把自己的大半青春都奉献给了它,奉献给了学生。从小学初中融合办学的复式教学、两间宿舍当作的教室、十几张长办公桌当作课桌,到“幼小初高”分班教学、七层高的教学楼、单独的宿舍楼,校长于律己在子弟校投入了太多心血,他把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义、无私的个人性格带到了子弟校,影响了共事的老师,受教的学生,连工厂的工人都受到了他人格魅力的影响,以至于后来造反兵团诬陷他,红华人也没有被这些谣言所迷惑,反而为于律己打抱不平。在子弟校教学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色,校长于律己的正义无私,细心温柔的妻子兼语文老师陶又淘放弃在省上工作的机会,选择子弟校,校党委书记尹芳菲的善良……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自从汇聚到子弟校后,便用“润物细无声”的精神耕耘这方平平凡凡的“黑土地”。虽然子弟校随着红华厂的破产而倒闭,但他们的回忆依然在这里,那群学生依然会记得。

这部小说没有局限于“往事”,而是以往事作为托盘,摆放上了时代特征、时代影响下人的思想和生活。1965年,红华机械厂进行搬迁,厂委书记万江河在动员会上说,工业学大庆,向大庆人看齐,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计划”贯穿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红华机械厂的生产有计划,机械厂员工的生活有计划。在机械厂搬迁过程中,工人们在苦竹公社吃了饭,公社食堂老李头说,就按人头,每人二两粮票五分钱;计划生育时期,怀孕生子要事先有指标……类似红华厂这样的传统国企所遭遇的一波三折,在全国比比皆是。

小说缺少不了的是人,作者把自己的价值观、思想赋予到一个个人物身上,借他们的口,说自己的话。小说像是一面镜子,如实反映社会的变革。厂委书记万江河,开会办事,要么坐公交车,要么骑他的凤凰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在全厂人的支持下,才同意购买一辆二手桑塔纳公用;而第三任王厂长,上任没多久,就买了一辆日本进口汽车。于律己的大舅子陶一淘,深谙官场门道,用了一些“旁门左道”,步步高升。红华迁厂时,在地委工作的陶一淘为了让于律己留在C城,对万江河说了谎,“直肠子”于律己不但没有领情,还戳穿了这个谎言。做了校长的于律己也没有买时任农机局副局长陶一淘的账,最后两人分道扬镳。小说的最后,于律己在老年学校继续做老师,他大舅子,则在高墙里,抹着圆眼镜背后的泪……

往事的树,扎根在讲述者的心里。当你向别人说起往事时,这棵结了果实的树便会出现,倾听者和讲述者,都会采一把回忆的果实,有酸,有甜。

新闻推荐

乐山世豪MALL举行消防疏散暨防暴反恐实战演练

9月2日,乐山世豪MALL在市消防支队的指导下举行了消防疏散暨防暴反恐实战演练。乐山世豪广场商管公司员工、世豪MALL商户员...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