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圆梦安居

乐山日报 2019-08-16 07:39 大字

上中顺棚改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记者吴薇

●近10年来,全市9.3万余户、近20万名棚户区居民实现“出棚进楼”。

●截至今年7月,乐山市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3.59万套、建成12.22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累计7.28万次,分配公共租赁住房2.15万套。

从“蜗居”到“优居”、从筒子楼到电梯房、从福利分房到自由购房,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乐山人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近年来,乐山市高度重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儿上,近10年为全市9.3万余户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棚改10年

9.3万余户群众实现安居

8月5日,中心城区遭遇强降雨。尽管屋外暴雨如注,家住上河街街道办事处兴发街社区的刘燕却睡得很安稳。“如果是以前,遇到暴雨天气早就不得安宁了。”刘燕说。

今年51岁的刘燕在老房子里住了20多年。由于房屋破旧,遇到下雨天,屋内四处漏雨。随着棚改工作推进,2017年,刘燕住进了上河街—中河街—顺城街棚改项目上中顺小区24楼的电梯公寓。

在上中顺小区,三幢仿古建筑风格的临江高楼古朴雅致。在刘燕的新家,纯白色家具、大气的整体橱柜、精致的吊灯、浅灰色地板和灰蓝色墙面……房屋装修协调美观。“采光不错,客厅也宽敞,阳台和主卧正对岷江,晚上还可以欣赏三江夜景。”刘燕对新家非常满意,“出门乘车、购物都很方便,你看这哪像棚改房。”更让刘燕开心的是,以前的老街坊邻居陆续搬来小区,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散步、摆龙门阵,生活很惬意。

刘燕的老房子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老式红砖房。过去一家五口挤在7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女儿只能睡客厅。刘燕最大的愿望是买套大一点的房子,改善家人居住环境,让女儿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可靠着她和丈夫微薄的收入,这个愿望似乎遥不可及。“幸好遇到了这么好的棚改政策,让我们全家愿望成真。”刘燕告诉记者。

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9年以来,乐山市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家庭住上了新房。

斑竹印象、檀木家园、乐达华府、龙祥阁、百福禄、望江亭、上中顺……随着一个个经济适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相继投入使用,一大批困难群众搬进了安心、舒心、放心的优质房。截至今年7月,全市累计帮助9.3万余户、近20万名棚户区居民实现“出棚进楼”。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持续探索乐山经验

从“忧居”变“宜居”

近年来,乐山市以供给多元化为目标,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的思路,深化推进以保障房分配管理、棚改房规划建设、商品房转型升级为重点的住房体系建设,有效改善住房供给与需求结构,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惠民生”的重要内容,在政府主导、BT融资、土地拍卖配建等方式基础上,探索工业园区和企业利用自有闲置用地建设公租房、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居民结合旧城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开展自主更新改造等模式。

棚户区改造让部分家庭的住房“旧貌换新颜”,为解决无房者的住房困难,乐山市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并取得初步成效。有序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乐山市还出台了《乐山市主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办法》,覆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分别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资源的配置效率,改进公共服务。同时,加快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对在城镇稳定就业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消除户籍差别,与城镇户籍居民实行差别化租金。从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中提取不低于30%的房源定向供应农民工,促进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化、常态化。

一系列惠民措施极大缓解了乐山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乐山市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3.59万套、建成12.22万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累计7.28万次,分配公共租赁住房2.15万套。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让利于民、惠民安置,质量第一、注重规划,尊重民意、阳光操作”,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乐山经验”引人关注。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从“忧居”到“宜居”,中低收入家庭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如此真切。

新闻推荐

赶紧报名吧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正在报名考试时间:10月19、20日本报讯(实习生吴越记者罗曦)13日,记者从乐山市人...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