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今香 张充和的书法之路

天水晚报 2019-07-23 15:33 大字

她那坚定的眼神、有力的手臂、一头银发,还有手下一手漂亮的书法,让人为之好奇:这是一个是怎样的女子?她就是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的张充和,是民国时期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

张充和的书法格调极高,四体皆擅,尤精小楷。她的小楷娟秀端凝,骨力深蕴,气息清朗,体现了从古典向现代创造性转化的文人传统。有人用“古色今香”来形容其成就和特征,真是恰如其分。张充和把临帖作为日常习惯,她的临帖非常丰富,从汉代隶书、二王书法到六朝墓志、唐人楷书和草书等等,几乎是每日临习不辍,三天就能通临《书谱》。

说到张充和的书法学习,不得不提到张充和的两位书法老师。一位是她少儿时的私塾老师,对她影响她最大,也是书画名家吴昌硕的高足朱谟钦。张充和从小被她叔祖母(识修,李鸿章的侄女)收养,一直生活到十六岁。这期间,叔祖母就给她聘请了朱谟钦为她的私塾老师。朱谟钦是考古学家,国学底子很好,又长于书法,真草篆隶皆能。他教张充和读古书、读古文,又教她做诗、对对子,并给予张充和良好的书法启蒙。张充和也是天资聪颖,悟性甚高。她4岁就会背诗,6岁已能识字,在私塾老师的教导下,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那时候,颜真卿《颜勤礼碑》刚刚出土,朱谟钦就把新拓的拓片一条条剪下来,为张充和做成字帖,让她临摹第一手最清晰的拓片。后来,张充和每过几年都要临一遍《颜勤礼碑》,直至暮年。

另一位对张充和影响极大的书法老师,则是大名鼎鼎的沈尹默。张充和在抗战时期曾在重庆、昆明工作过一段时间,在这里,她结识了沈尹默先生。沈尹默第一次见到她时,让她写了几个字,然后给出了“明人学晋人书”的评语。这段时间,张充和常常会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或是送煤油的大卡车,去往位于歌乐山的沈尹默家中求教。许多年之后,张充和曾谈及沈尹默对她的影响:“他让我把眼界放宽了。”眼界宽广方能与众不同。沈尹默教授学生常说:“你们不要学我,你们若找到我的娘家,我的字便一文不值了。”沈尹默习惯早起临帖练字,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这个习惯也传给了张充和。她去哪儿都会带着字帖,闲来无事便磨墨写字。

正是在沈尹默的影响下,张充和将小时候养成的习惯继续加以巩固:她每天早起,临帖练字至少3小时甚至更长,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八十八岁。由此可见,老师的作用在书法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朱谟钦为张充和打下了坚实的国文、古诗词等文学功底,并在颜体字上也让张充和受益匪浅;而沈尹默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书法的热爱、开始研习汉碑、唐楷,并由此养成了每日临习不辍的良好习惯,使得她的书法学习往源头里去,从经典中学,书风愈加高古。正是有两位老师的指点,张充和才在书法上有所成就。

中国书协主席欧阳中石的曾这样评价她:“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而是一位学者。她一贯保持原有的风范,格调极高。书法上的行书、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极雅,在那个时代已是佼佼者。”张充和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书法成就及评价,正是因为她能够临习不辍,拥有坚实的文学功底和宽广的眼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相信做到这三点,你的书法一定会有所突破。

(江苏书坛)

新闻推荐

崂山九水迎来最美观赏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场久违的大雨过后,九水的景色突然明亮起来,各种花草的芬芳和着泥土的味道在湿气里氲散...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