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落满心底的清欢 读程川《行走的乡愁(组诗)》
■刘亚明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流浪者、移居侨民都有浓厚的乡愁情结,都不能放弃对家乡的思念感情。一直以来,乡愁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之一。历代描述乡愁的佳句比比皆是,最经典的当属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现代人们来说,它在余光中、北石和席慕蓉的诗歌里,在三毛的文章里,在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琴声里。此时,我们读乐山诗人程川的《行走的乡愁(组诗)》,也读到了这样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乡愁。
1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海德格尔说:“诗即语言。”精辟地指出了语言是诗歌的载体,是文人借以抒情的最好工具。大家都知道,诗歌是语言、情感与思想高度融合渗透后的一种艺术媒介,同时也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世界。程川的《行走的乡愁(组诗)》语言简约明了,却不失乡愁诗歌特色,抓住一条“思乡”的主脉,通过诗歌语言灵动而优美地叙述,明朗而含蓄、凝练而有张力:
打开每一扇临河的院子,都能
看到
形影相随的乌篷船,拨开
一片片清波。涟漪的鞭子
放牧天上的旷野
都能听到——热情的橹
与满河缠绕的水草和泡软了
的石头
与江南烟波里泊了千年的落
花、浮萍
至今还在说着,清清白白的
情话
——《在周庄》
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流动的世界,乡愁无时不在,乡愁诗歌也永远不会过时。读程川这样的诗歌,我忽然觉得好的乡愁诗歌,真的就如一坛陈年的老酒,越陈越香,越品越有味道。诚然,这就是诗歌的语言的作用,汉语的博大精深,也让诗歌语言呈现更多的魅力。周庄的景色之美人所共知,人们也多是留恋或沉浸在观景赏景的层面。在《在周庄》中,你会发现,“临河的院子”“乌篷船”“清波”“橹”等等,这些周庄随处可见的东西,被程川拿来述说千年美景,前一节写出了“涟漪的鞭子/放牧天上的旷野”的大气,而第二节寥寥数语,拟人化地写出了“橹”与“水草”“石头”“落花”“浮萍”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如此文字,凸显着诗歌语言的魅力,体现着诗人的文字把控能力。
事实上,无论描述乡愁也好,写意周庄也罢,借景生情的诗歌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有了深刻的烙印,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乡愁诗歌也以几何速度增长,在大浪淘沙之中,乡愁诗歌能让人们刮目相看也实属不易。在这首诗中,程川没有“直奔主题”“单刀直入”,而是“以景寄托”“由此及彼”,看似不经意地写在周庄的感受,实则通过“行走的乡愁”的总题目,概括了景物与乡愁之间的关系。读这样的妙语,常有一种新鲜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审美愉悦。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乡愁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你怎样理解、怎样从诗歌的角度去捕捉。
2
诗歌与哲学相关。
程川坚持自己的诗歌写作理念,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的表达融入每一字句当中,很好地用辩证思维高擎诗歌想象的空间,将丰富的情感与玩味留给读者。从表象上看,程川诗歌只是写景物,写真实的经历,但从始至终尽力尊重和还原事物本真的真实。这种“波澜不惊”的沉稳叙述,还如洪水、地震爆发前的宁静,有时让你猝不及防。从情感的角度审视程川这组诗歌,诠释的准确内敛形象;而从创作的角度看,这也不失一组内涵丰富的好诗歌。如此,诗歌内敛与张扬把握有度、精深博大、余味袅袅。他的《与一滴雨邂逅》写自己家乡的场景,在“动与静”中,衬托着“大与小”“立体与平面”,从中提炼着一个个精当的意象:
嘉州天街小雨的清晨,渐渐
放晴
在乐山大佛脚下,在嘉庆关
城头
一滴赶路的雨
一滴迷途的雨
和我一样,被挂在城头的檐
口,欲滴未滴
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
还有,帘外三江——
春草染绿的梵音,不舍昼夜
弃悬空的我们而去……
其实,乡愁本身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复杂情绪,但有其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的共性,这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共同而永恒,让无数人为之黯然神伤!所以说,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意义上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为此,程川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不仅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中托物寄情的方法,而且具体归结为“嘉州天街小雨”,完成了一个个辩证精巧的艺术表达。在程川看来,一滴雨,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乡愁情感渗透的一种工具。在诗歌中,诗人没有一味地喊着乡愁,而是很好地运用通感手法,更使这首诗的形象变得生动而具体起来。一方面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实物化了,变成了可感的东西;另一方面以乡愁实虚之间的互动,结构精致,跃然纸上,极富表现力。
有人说乡土是根,那么扎根的地方一定会有一片历史人文的沃土,而诗歌正好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一座桥梁。毫无疑问,程川这坛乡愁老酒酿造的原料是相濡以沫的嘉州乡土乡情,此时发酵的酒曲则是,“在嘉庆关城头/一滴赶路的雨/一滴迷途的雨”,这坛老酒用的是,“和我一样,被挂在城头的檐口,欲滴未滴”。诗人是天才的,他们用诗歌泼洒内心情感,创造一个个唯美世界,很多意境真的可谓神来之笔。也正是如此,好的诗歌才愈发打动人心!程川这种于宁静之中发现感动,以宁静的笔触记录感动,将现实与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是在告诉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哲理,这是真功夫、真本事。
3
朴素的思乡情怀。
乡愁是我们的根,乡愁也是诗歌的根。程川的乡愁诗歌能够常品常新,正是因为融入了浓浓的乡情。从美丽的乡愁中,我们也倾听到了程川内心深处乡愁的“扯不断理还乱”的一面,它真诚的记录和浓烈的情感让我们感动和共鸣。发表在2018年第10期《岁月》,并被2019年第12期《青年文摘》转载的程川《打水漂》不到50字,可谓字斟句酌、字字玑珠,绘声绘色地描绘“打水漂”的一幕。这样的描绘既把握了“现场感”,也尊崇了诗歌写作“诗意”的成分,释放的思乡情怀深切而朴素:
河流有着一副好胃口
吞了桃红,吞青山
吞了白云,吞青天
因误食了一颗颗童真
至今,在谁的梦里
硌得浪花失眠
如果说打水漂的诗句是一缕乡愁的话,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沿着河流这样的流向,找到我们一生都苦苦追寻的乡愁之旅呢?看得出,程川这首诗更加透明、更有韧性、更具情感的依附。那么,绵长的乡愁又怎么能够轻易捅破,怎么能被打水漂这个动作或过程所能概括了呢?!诗句一开头,“河流有着一副好胃口”就直击素常生活和乡愁的要害。程川这哪里是在谈打水漂,分明在说故乡也如一个人一样,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具有生命气息。这样的诗句,便是原汁原味的乡土乡情,无论是“吞”了什么,都是一种虚构,都毫无例外地隐藏着程川浓郁的乡土情怀。相信,很多人的童年时期都有过打水漂的经历,可人们大都不会将这样的童年与乡愁联系起来。现在看来,程川的“因误食了一颗颗童真”“硌得浪花失眠”,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生活的积淀和追溯,只不过在我们没有意识没有理会到这些、没有写出来罢了。程川的《打水漂》是一个让我们重新认知童年和故乡的过程。不仅是乡愁,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诗意,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而程川具备了这样写诗的天赋,把生活中的诗意新奇地展现到我们眼前。
另外,程川的《故乡子夜的河流》也有出手不凡的诗句,诸如:“又让沿岸青山/这条长长的纤绳勒紧”“令洞箫般的十六孔长桥/听得,每一孔灵魂都出窍”,等等,抒情而简约,通过景物描述引发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叩问乡愁激发我们内心潜在的动力。过去的日子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过往,又把生活中的精华捡拾起来,写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读这样的诗歌,使得人们不知不觉地潜入到故乡的深处,聆听故乡的心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绽放出对故乡的眷念。
结语
乡愁,是落满心底的清欢,更是人世间的一种伟大情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底蕴深厚的水土也能养育出优秀的诗人。乡愁占据了游子心灵中最深邃、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在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可以说,程川把乡愁付诸笔端,也是把诗歌与大地、与生活、与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哀怨、不寄离愁,但却能让读者感受那绵绵的思乡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程川这样的诗歌就是故乡的代言,在一生的行走过程中,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的是一颗驿动的诗心。
当然,诗人的灵气便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底蕴越深厚,诗歌的灵气便会越传神。在此,我们也希望程川诗歌在诗意表现上更加成熟,更好地完成新的蝉变,在质量上有新的飞跃。
新闻推荐
如今的尹家院子刻有“尹姓墙”字样的青砖尹家院子大门生活气息浓郁■温吉言王建文/图尹家院子位于乐山城区东大...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