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田:观斗山下,实习工厂 《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们 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连载

乐山日报 2019-03-24 07:37 大字

上世纪30年代的赵学田■张在军

前面说过,赵师梅教授是个“钻石王老五”,和他一起生活的是其堂弟赵学田。那么,赵学田又是个什么人物呢?他是武大实习工厂的筹建人。武大实习工厂在当时大后方,既能够培养实习人才,又能够出机械产品,为振兴当时的地方经济和工学院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1943年12月7日,冯玉祥将军为抗战募捐来武大参观后,在自传里说,“(实习工厂)制造了很多机器,卖给旁的机关。一个学校能制造钢铁的东西卖给别的机关,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过。”

赵学田(1900—2000),字稼生,生于湖北巴东的一个大户人家。他从小勤奋好学,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考入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后改为北京工业大学)。1935年,经武大机械系主任郭霖的邀请,赵学田到机械系任讲师,兼管实习工厂。武大西迁乐山时,他负责将实习工厂全部机器装箱搬迁。在重庆转船时,部分工具和材料被日寇空袭炸毁。他到乐山后,既要计划、重建工厂,安装机器;又要招收当地木工、铁匠教以制模、锻造等技术,以便辅导实习。在他的主持下,设备安装等工作在高西门外的观斗山下建成,不久工厂就正式运转了。有学子说,乐山的临时实习工厂,比在珞珈山的正式工厂,除厂房所用的建材较差以外,可以说毫无逊色。1939年10月29日,王星拱校长在核阅完赵学田送去的关于实习工厂的书面报告之后,亲自提笔给这位“普通讲师”写了一封信,对其工作表示感谢与支持。

赵学田先期把武大实习工厂事务安排妥帖之后,再考虑去接妻儿。据其子赵宗申的长篇回忆文章中“陕西街”一节写道:

三八年初冬,父亲安排好住房,才让我们入川。住宅是一所破产,由债权团所有的商业大院。因无居民就被长期“扎兵”(为驻军征用)。债权团借“下江人”请走军队。下江人以低租金长租住。宅院大。大门左右有耳房。围绕中央大厅,四个院。我家住全面翻盖的西南角。院中还有两小院。前院侧一间。三伯一人住。我家住正房三间。翻建按西式的不等间距,客厅可以打乒乓。后院之后是厨、厕、浴、饭厅。

郭霖教授只携子侄四人入川就学,夫人在老家侍奉,中馈乏人。母亲僱女工成立“伙食团”。我家六口一桌,郭伯伯一家和三伯伯一桌。川西南富饶,朴素,物价便宜,伙食团每日菜金一元,本地人惊问;“你们吃什么?”除了没有抽水马桶,想不到抗战初期的战时生活比珞珈山还“松活”。

饭桌上留学英、美的机械、电机系主任的谈吐让我们潜移默化。

赵学田言传身教,师德高尚,诲人不倦,令人敬仰。机械系毕业的朱开诚回忆说,“赵老师精明干练,遇事都考虑周到。上课讲解,不厌其详;教材收集得很完善。记得我入校的第一堂课,就是工厂实习。他详细讲了课程内容和应注意事项后,发了一份《中英文对照工厂术语汇编》。这是他用多年收集的资料编写成的。当时一般教材,几乎全部是采用英美的原文教本,一些常用术语,也很少用中文。工人则学习用一些口语式的名词,如法兰、旁根、哈夫等等。当时根本没有科技词典一类书籍可用,很不方便。他这本《中英对照工厂术语汇编》,对我们很有用处,不仅后来看专业书,很有帮助;在翻译应用上,都很方便。”

朱开诚在乐山武大毕业后,来到五通桥永利公司工厂实习和工作,在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总工程师领导下工作了半年,即回到武大当助教。除了协助笪远纶教授讲课外,还在实习工厂帮赵学田老师指导金工实习,包括铣、钻、刨、磨等工种。武大观斗山实习工厂是全国各大学抗战内迁较早得到恢复的一个工厂,也是川西一带少有的机械厂;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为地方服务。如乐西公路需要的拉杆螺钉,赵学田设法小材大用,解决了原料问题。

1941年春,学生周少溪毕业后走向社会,方知“毕业即失业”的痛苦。他在成都未找到工作,去五通桥谋职又遭冷遇。那时候,他家乡早已沦陷,学校的贷金也已停发。正当生活无着落时,赵学田伸出了温暖的手,把周少溪拉在身边,留在实习工厂当助理,这才使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愉快地开始起步。若干年后,周少溪回忆说,“当时,老师是一厂之长,他和工人们同甘共苦,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共同把工厂建设得颇具规模,管理得也井井有条,而且能够既出人才又出产品,为振兴当时的乐山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佩戴着武大工厂厂徽,也和佩戴武汉大学校徽一样,感到十分自豪。”

大概是1943年左右,赵学田离开武大回湖北老家办机械修造厂,直到抗战胜利。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岗位送到“家门口”“春风”拂面暖心头

招聘会送岗位“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提供了大量岗位,切实满足了群众的就业需求,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便民!”在今年乐山市组织...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