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乐山日报 2018-12-16 00:00 大字

■李荣富

在沙湾区委宣传部,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挚爱的新闻事业上,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即使退休了,也难以割舍那份对新闻工作的钟爱。因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熟悉杨长喜的领导和同事都亲切地叫他“老杨”“杨编”,还有许多认识他的年轻人称呼他为“杨老师”。

为了全面提升沙湾形象和知名度,弘扬传播沙湾文化,30多年来,老杨不辞辛劳,跑遍了沙湾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落。他深入厂矿、农村、学校、社区,采写了大量反映该区经济建设、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等题材的宣传报道,是沙湾新闻界名副其实的“一支笔”。

可就在前不久,一位朋友发来消息:“杨老师在昨天中午走了……”顿时,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好像被什么东西击中,呆呆坐在椅子上,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这是真的吗?我前段时间散步还碰到过您,您走起路来精神抖擞,怎么突然间就走了?想着想着,鼻子不禁一酸,不知不觉眼眶也湿润了。时光回溯,仿佛就在昨天,我和您在散步中偶遇,一起漫步于生态大道,听你漫谈生活,畅谈人生;仿佛就在昨天,您邀约几位好友到自己家中,一边喝茶聊天,一边谈论最近的采访报道;仿佛就在昨天,您还背着照相机,拿着采访本,穿梭在乡间田野;仿佛就在昨天,您坐在办公室里,左手拿着一支点燃的烟,右手在键盘上不停地敲打着文字……

或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我们相识于《沙湾报》,您成了我的良师益友。那时的我,被分配到沙湾一所边远的山村小学任教,由于学校条件落后,连一台电视机也没有。工作之余,看报纸、爬格子成了我打发时光的最好方式。那时候,《沙湾经济报》(后更名为《沙湾报》)《乐山日报》成了我的最爱。由于受条件限制,当报纸送到学校的时候,所看到的新闻都已经成了“旧闻”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地阅读着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渐渐地,一个叫“杨长喜”的名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这个名字时常出现在《沙湾报》和《乐山日报》上。每次品读您的文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主题鲜明,接地气,读起来朗朗上口。不知不觉中,您成了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

或许是我勤于笔耕的缘故,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块豆腐干大小的文章刊发在当时的《沙湾报》“美女峰”副刊版面上。直到2001年的一天,沙湾区举行新闻通讯员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会上,聆听到您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也正是在这次培训会上,我才知道,您是《沙湾报》一名资深记者和编辑。从那时起,在我的心里,您已经是我的老师了。

时间一晃到了2003年暑假,我受单位委派,进入沙湾报社学习,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报社实习记者。从那时起,您真正成了我新闻写作的指导教师。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每当我采写完成一篇稿件时,你总是及时给予鼓励,耐心指导。实习期间,您不仅教给了我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受用一生。

“摸爬滚打出新闻”,这是您3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30多年来,您采写的新闻作品共2100多篇、200余万字,先后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乐山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党报党刊采用。其中,240多篇重头稿件刊登在报刊头版头条位置,58篇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新闻奖。您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宣传系统先进工作者”“乐山市十佳新闻工作者”“乐山市劳动模范”“沙湾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沙湾新闻界一支笔”这个称号,您当之无愧。

“由于笔拙墨淡,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实在太少太少,打算一直走下去,给自己的新闻生涯少留点遗憾!”你时常这样感叹。为了这一份挚爱的事业,您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也难怪您退休了之后,也难以割舍这份挚爱的工作!

我真的不敢相信,您就这样走了。您抛下了您最钟爱的事业,只给人们留下一缕哀思和无限回忆……“沙湾人爱做梦,更爱追梦。这个梦很大,也很美……”品读着您昔日的文章,此刻的窗外,寒风瑟瑟,霜叶飞舞。屋内,刚写完上面文字的我,早已泪眼朦胧。

新闻推荐

116名转业干部参加培训

本报讯(记者罗曦)记者11日从乐山市人社局获悉,近日,2018年度乐山片区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在乐山市委党校举行了开班仪式,来自...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