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助推中小民营企业基业长青
■乐山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杨小川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发展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其中缺少工匠精神就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民营企业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引导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制度,强化企业家“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鼓励企业家专注专长领域,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立志于“百年老店”持久经营与传承,把产品和服务做精做细,以工匠精神保证质量、效用和信誉。《意见》将弘扬企业家精神被细化到“弘扬工匠精神”的层面,表明了国家对培养技术精湛技艺高超的高技术人才、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视程度被提到新的高度。但不少中小民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热衷于不切实际的“上规模、上档次”发展战略,抱怨企业高层次、高精尖、高大上的人才缺乏。其实,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只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未来的企业基业长青并非不可。
二、中小民营企业弘扬工匠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光短浅和规划缺乏导致生存问题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发挥。“生存关”与“发展关”一直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两大困境。有抽样调查显示,国内中小企业存活10年以上不到2%,平均寿命2.5年,远低于美国的7年;小微企业死亡率特别高,存活5年以上的企业不到7%,10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也低于日本的18.3%。究其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短板突出,个体实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整体偏低,“小而美”“小而强”“小而特”的企业屈指可数,企业发展战略普遍缺乏,进入过热行业存在“一窝蜂”“随风转”,缺少核心竞争力,缺少科学规划。如果再深入研究还会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耐不住长时间研发的寂寞,经不起眼前“短视”经济利益的诱惑,没有自觉选择成为“十年磨一剑”“终身做好做对一件事”具有“工匠精神”的“基业长青”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在自身管理上缺乏工匠精神。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都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强、公众形象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发展短板,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上都在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上进行过尝试,也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跳出家族企业“亲情治理”的困局,也想引进人才、提升管理理念、改变自身形象、打造自身品牌,逃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就中小企业自身局限而言,工匠精神并非短期内可以移植,而是需要长期积累传承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工匠的“慢”“细”“精”的特质应当弘扬。
(三)中小民营企业在迎接外部挑战和紧抓机遇方面缺乏工匠精神。从当前经济发展来看,对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平等待遇需要真正落实到底,在获取资源方面民营企业亟需获得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的待遇。同时,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对民营企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为民营企业打开垄断领域大门。同时,国家出台市场准入、税收、融资、创业、就业、商事制度改革等支持政策措施,扫除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
(四)中小民营企业在加快创新促进转型和提升经营层次方面缺乏工匠精神。我国的民营企业从萌芽开始就普遍存在产业低端化现象,尽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批国内甚至世界知名民营企业,但是占9成的中小民营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长期并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依然存在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环保压力大、投入产出低、竞争力弱、核心技术人才匮乏现象。转型升级是中小民营企业未来制胜市场的必然选择,那就迫切需要技术创新和对产品制造过程、技术烂熟于心的匠人。
三、中小民营企业弘扬工匠精神的建议
(一)全面鼓励和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小民营企业致力于基业长青。首先,需要营造鼓励支持脚踏实地、勤劳创业的工匠精神的氛围,激发中小民营企业打造百年老店的信心和决心。其次,需要中小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自我激励和提升,让企业上下都明白“制造业文化就是工匠文化”这个道理,发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要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做到“企业小文化不小”,在经营上认真践行“工匠精神”的精髓。具体表现为企业全员、全过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执着严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
(二)中小民营企业适度摒弃做强做大思维,专注“专、特、精、细”。当前社会上存在“贪大”的情结,也成为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殊不知在全球最长寿的企业恰恰是中小企业,世界上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有5586家,其中具有执着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日本和德国分别有3146家和837家,占比超过71%,日本还有7家企业超过1000年。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品牌大国转变,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企业成长为巨无霸,更需要无数的中小企业通过集群发展的方式来凝聚产业实力。
(三)革新人才观念,寻求最佳“匠才”,助推工匠精神落地。目前,社会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唯学历、唯职称、唯文凭的人才认识误区,似乎高学历的才是人才,其他人都不入流。由于种种原因,中小民营企业很难招到高学历人才和重点院校毕业生,对来自于职业院校的人才也重视不够,利用不充分。要想助推工匠精神在中小民营企业落地,就必须革新人才观念。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理清自身真正的人才需求,量身引进人才。其次,中小民营企业要多渠道培养人才,必要时主动介入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寻求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共建课程,积极参与培养符合需要的人才。也可以和高校一起共同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弥补技术工人队伍不足。第三,中小民营企业要重视现有的技术能人,利用传帮带的传统,要有意识培养未来更多的“匠人”。
总之,中小民营企业要基业长青,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弘扬工匠精神,从企业家到员工都要持之以恒,专注主业,不贪大求全,立足于“专、特、精、细”,将“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作为主要目标,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才追求做大做强,上规模多元化,切不可忘记自己“中、小、微”的特性,盲目将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和陷阱中。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挖掘与收集乐山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史资料,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的...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