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科文:手工装裱的坚守者
吴科文在装裱书画
外地人达城开装裱店
这个冬天,因为雨天较多,吴科文看起来有些忧心。
在达城人民公园里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房间,堆满了各种装裱用的材料和上百幅书画作品。年过四十的吴科文正在装裱一幅朋友送来的书画,脸上挂着专注神情,干起活来干净利落。只见他左手的中指压住案板上微微浸湿的水墨画,右手拿着羊毛制成的排刷,呈“米”字形的方向轻轻地刷着。
“他啊,工作起来就魔怔了,不怕累。夏季,他中午还休息一会儿,到了秋冬,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才休息。”吴科文的妻子担心他吃不消,但他从不听劝。
“守着这个装裱室十几年了,有感情了。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其余时间都是待在装裱室。”
吴科文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是乐山人,年轻的时候夫妻俩都在印刷厂工作。吴科文从小对书画比较感兴趣,开始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装裱,但始终无法真正掌握到这门技艺,后来便辞掉了工作拜师学艺。六个多月后,他便出师自立门户,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达州,便开了家装裱店,十几年了没想过再离开。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装裱技艺,我经常跑到外地去向一些手艺比较纯熟的老装裱师学习,也常四处搜集装裱的古籍、秘方用于锤炼自己的技艺。”就这样连续好几年半天干活、半天学习,他的装裱店逐渐有了名气。
慢工出细活
“这门手艺需要耐心、细致,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认认真真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一幅好作品很可能就被毁了。”吴科文告诉记者,自己钟情于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利用传统手工工艺,以宣纸、绫绢、糨糊、国画颜料为材料,以鬃刷、排笔、马蹄刀、水油纸等为工具,通过特有的洗、揭、补、托、全、镶、覆、装等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书画的装裱工艺。
装裱字画工序复杂,一幅作品一般费时十天到一个月才能成功。装裱中的一个步骤是将字画湿水,将有褶皱的部分铺平,在字画后面贴一张托纸,将其贴在墙上,等待书画自然干燥。“天气晴朗还好,两三天就能揭下来,但冬天遇上下雨,可能四五天都干不了,还得随时防潮。”吴科文说,到了寒冬腊月,他还要生煤火让屋内保持恒温,防止书画因天气太冷、太干燥而裂开。
字画装裱最讲究的就是要除去纸与纸之间的空隙,保证纸张之间百分百的贴合。吴科文每一次刷完后,都会仔细检查是否有空隙,如有,就用刷子轻轻排出。宣纸沾湿之后很难处理,轻薄湿润,易破易碎,上墙比较困难。所以开头这几步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尽善尽美却不容易。
吴科文十分注重裱画的配色,配色最好的材料是天然矿物质颜料,其优点是永远不会褪色。但矿物质颜料从选矿、开采到加工、制作、调配要经过一系列艰难繁复的工序,很多颜料制作的工艺已经失传。“目前我也在探索中,希望以后都能用矿物质颜料,这样装裱出来的作品才能保存得更完美。”
他对装裱用的纸要求也很高,为了找到合适的高品质纸张,吴科文跑遍达城、绵阳、成都、乐山等多地大大小小的装裱室,与人探讨切磋,一旦有适合自己装裱风格的纸张,不惜高价买来。
吴科文说,达州一些知名书画家经常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他装裱。同样是装裱一幅字画,他可以将误差控制在近2毫米之内。
手工装裱后继乏人
“现在普遍是机器装裱了,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幅,手工装裱周期长,耗费的心力多。但机器装裱用胶,虽然用机器一压就完事儿了,但是不能再次装裱。自制的浆糊就算字画放上几百年几千年,都可以一层一层重新揭裱。”
自从机器装裱流行起来,吴科文装裱的收入也就逐渐少了,装裱一幅字画价格在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以前每天都可以接几单生意,现在几天可能有两三单生意,一个月收入也就千余元。
前几年,吴科文收过几个徒弟,这些年轻人要么学几天觉得太难太麻烦就不学了,要么学了点皮毛就觉得自己完全学会了,于是自立门户做生意了。还有几个年轻人受不了吴科文每天在他们耳边唠叨装裱的技巧要领,陆陆续续便在一年内全跑光了。
“年轻人呢,静不下心来学,我就一个儿子,也没这方面的意向。反正我还不算老,做个几十年还是没问题的。”吴科文说,以前和他一起拜师学艺的一批师兄弟,现在大多都在做机器装裱的生意,也多次劝他做机器装裱,更快更省力,但他摇头说“那不一样”。
“我从小就喜欢中国书画文化,对装裱很有兴趣,这是我一生的爱好。用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那还能有艺术价值吗?”吴科文说,“现在还在做手工装裱的人太少了,我不做,那就又少一个,所以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康春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曦)近日,市中区人社局召开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会,重点部署安排明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工作。据了...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