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今天你止疼了吗?

三江都市报 2017-11-03 08:06 大字

资料图片当身体出现疼痛,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忍。对此,医学界认为,忍痛不可取,久治不愈、病因不明的慢性疼痛更要及时就医。

10月17日至21日是“中国镇痛周”。为普及疼痛医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疼痛疾病属性的认识,近日,乐山市人民医院联合乐山中心城区多家医院,组织开展了疼痛义诊宣传活动,呼吁市民,“痛,就要大声说出来。”

不把疼痛当回事 疼痛自然更嚣张

“这段时间,老是觉得身上疼,好不容易一个地方好了,又换一个地方痛。”

“你这种感觉持续多久了?”“大概有三四个月了。”

义诊现场,一名40岁左右的女性正在咨询医生身体疼痛的问题。她告诉记者,“身体刚开始出现不适时,觉得忍一忍就过了。之后,疼痛竟发展到晚上不能翻身,我便自己买了一些止痛药。刚开始还有些效果,但再吃时就没有太大作用了。现在,断断续续好几个月了,正好今天有义诊,就来请医生看一下。”

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人都有过类似被疼痛困扰的经历,有的人觉得疼痛不算病,忍忍就好了;有的人则是因为“忍无可忍”,才决定到医院检查。对此,乐山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卢文江提醒,“别把疼痛不当回事,越忍病越重。”

卢文江认为,对于疼痛,治与不治、忍或不忍,很多人容易陷入误区。“硬扛派”认为,身体疼痛无非是过量运动、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即可缓解。实在忍受不了,便自行处理,止痛药、贴膏药、针灸,是他们最常使用的“药方”。但事实上,身体不明原因的疼痛,往往是因疾病所致,且一种痛可能是多种病的症状,这就需要医生来区分,进而开药治疗。盲目忍痛或自行服药,不仅不利于疼痛好转,相反还会加重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慢性疼痛“偏爱”中老年人 正视疼痛才能更好生活

“临床上,疼痛也分为短期和慢性疼痛。短期多是由于痛部位用力方式错误、过度使用或是姿势不正确而导致肌肉或关节劳损,经过休息和消炎治疗后便能有所好转,不必过分担忧。但如果是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就被称为慢性疼痛,这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卢文江表示,目前,中老年人是慢性疼痛高发人群。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疼痛发病率为40%,而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65%—80%。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内分泌和神经调节活动也会出现一定衰退,出现慢性疼痛的概率就会相对较大。

风湿、关节炎,骨折、胃炎、溃疡病、糖尿病、心绞痛、中风和癌症等许多疾病都可以诱发中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生。其中,慢性骨骼肌肉疼痛是最常见的病症,很多中老年患者往往承受煎熬的病痛长达几年以上,且久治不愈。

如何才能消除疼痛,恢复“无痛人生”呢?对此,卢文江建议,中老年人首先应正视疼痛,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适当的运动,增强无力的肌肉及活动强直的关节,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主动预防慢性疼痛疾病的发生。

慢性骨骼肌肉疼痛,你需要注意这些:

1、避免同一坐姿较长时间;

2、不要选择过硬或者过软的床板;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睡觉前热敷疼痛部位等;

4、从心态上改变对疼痛的想法和认识,客观面对并观察疼痛,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避免负面情绪出现,适当转移注意力、调整心态;

5、出现初期症状时就予以重视,及早就医,遵从医嘱及时干预治疗。

这些容易被误判的痛,你得知道!

卢文江介绍,疼痛也会“唬人”,疼痛出现部位也许并不是病灶所在之处。

肩周炎其实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表现为患者主动上抬患肢时受限,在他人帮助下被动上举患肢时,传导给帮助者的阻力较小;而肩周炎患者主动和被动运动通常都较困难。

牙疼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牙疼常被人误以为是牙齿炎症,但其实可能是三叉神经痛。早期轻度的三叉神经痛或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感觉牙痛,有的患者因疼痛难忍甚至选择拔牙。但事实上,牙齿炎症的疼痛是慢性、持续性的,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是闪电般的剧烈疼痛,常持续几秒,每天发作几次。

心窝疼可能是胆结石:一说到心窝疼,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心脏病,但殊不知,心窝疼也可能是胆结石在作怪。临床上,心脏病引起的疼痛会有压榨感和剧烈濒死感;而胆结石的疼痛多为剧烈的绞痛,且持续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

记者戴余乐

新闻推荐

钱包“不翼而飞”民警翻箱倒柜找回

本报讯(记者魏东)近日,五通桥区公安分局民警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钱包,群众送上锦旗表示感谢。10月12日11时30分左右,五通桥区竹根镇的龚女士来到竹根派出所报警称,她放在家中的钱包被盗。接警后...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