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绣”出幸福生活

四川日报 2022-04-11 06:02 大字

亲历

□冷润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朝

“咔咔咔”“唰唰唰”……位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城区的花间刺绣合作社,安静的房间内,剪刀剪线、针线穿过布面的声音格外清晰,十余名绣娘正飞针走线,绣制作品。

小凉山彝绣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乐山市通过发展彝绣产业,在带动居民增收的同时,持续传承民族文化。4月8日,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记者来到马边首家刺绣专业合作社——花间刺绣合作社,感受绣娘飞针走线“绣”出的新生活。

一进入合作社彝绣展厅,记者就被一张彝绣人物肖像吸引住:翠竹掩映下,一名彝族姑娘正摆弄着耳饰。独特的平针绣、乱针绣法形成错落有致的光影,让人物更显灵动。“这是我的自画绣像。”合作社负责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乔进双梅介绍,特有的技法把光影“锁”在方寸之间,这是她传承发扬小凉山彝绣的底气。

有底气也有瓶颈。乔进双梅坦言,以前,当地的彝绣产品都是自产自销,纹饰花样也很固定。“想要发展,没点新花样肯定不行。”为此,她一方面关注最新流行趋势,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搞起网络直播带货,不断拓宽产品销路。目前,合作社已在上海、香港等地有固定客户,产品最远销往澳大利亚。

下午3点左右,陆续有带着成品绣品的妇女前往合作社。“合作社给我们半成品材料,我们绣完后再返给合作社,一件能赚50元—200元。”家住烟峰镇的莎玛果果,骑了50分钟摩托车来到这里。

一个背着娃娃的年轻绣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叫吉罗西子,是最早进入合作社的绣娘。“有空时过来兼职,一年能增收1万多元。现在家里买了新房,孩子也能在更好的环境里读书了。”

自2015年成立至今,花间刺绣合作社累计带动800多名彝族妇女增收,其中“精品绣娘”月收入超过1万元。

不光花间刺绣合作社,截至2021年,2万名彝族绣娘活跃在乐山市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人均年增收超1000元。“彝绣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居民增收,也让文明新风‘吹’进彝乡。”同行的马边县妇联主席王英感慨。

新闻推荐

村民突发疾病村干部紧急送医

本报讯(王莉)4月23日晚上8点,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凤凰村村民苏治华15岁的儿子突然头痛、发高烧,连路都走不稳了。“有困...

马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