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发朋友圈被问责须辩证看待

济南日报 2020-07-07 11:40 大字

□王鸣镝

7月1日开始,一份违纪通报在四川省乐山市多个社交平台流传并引发热议。通报称,马边县人大教工委吉寿坚桑等人于工作时间,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与工作无关的动态,并有其他公职人员点赞、评论,违反了工作纪律,分别被书面诫勉等。(7月4日《人民日报》)

公职人员上班时间发与工作无关的朋友圈被问责的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公众热议如潮。有网友表示,这是小题大作,矫枉过正;也有网友认为,上班发朋友圈是身在心不在,该罚!

事实上,“上班时间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是每一名从业者都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公职人员上班发朋友圈,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确违反了工作纪律,受到相应的处理也是理所应当,无须大惊小怪。

究其,上班发朋友圈被问责引发热议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发朋友圈”本是很多人的习惯行为。公务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随手发一条“朋友圈”,既没有耽误多少工作,也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本无大错,可以原谅。动不动就通报问责,让人感觉过于严苛,有些不近人情,也有问责代替整改之嫌。

无独有偶。近年来,公职人员上班喝牛奶被批评、上班打游戏被通报、上班炒股被问责,早已屡见不鲜。上班时间发朋友圈与上述违纪行为,只在形式上不同,但性质相同,是“在岗不在状态、身在心不在”的工作状态“现了形”,相关涉事人员都被通报处理的结果,带给公职人员的不仅仅是感叹,更是震慑,要引以为戒。

其实,纵观“一条朋友圈”引发的问责与讨论,更值得重视与深思,不论是认为小题大作也好,还是认为严格执纪也罢,都凸显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关心与关注,而没有出现“一边倒”的舆论倾向,也说明社会心理更加客观理性,这不失为一种进步。

解决问题才是对舆情最好的引导和回应。公众真正想看到的,是相关部门对事件更多积极的回应。而今,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用公开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回应舆论的关切,无疑才是最好的“对症良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务员不是“普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更需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保持积极向上、勤政爱民的工作状态,力戒“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的“作风病”,才能真正不负时代重托、不负群众信任。

新闻推荐

专项调研听群众心声

本报讯(记者罗曦)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驻村帮扶和阳光问风专项调研活动。...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