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妈麻 “超级工程”上的筑梦人

乐山日报 2020-05-07 08:05 大字

工作中的李妈麻(受访者供图)■本史巫果

5月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华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五一”劳动节期间,坚守岗位,为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群体。报道中提到的四川乐山籍彝族女工,便是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口山乡田耳湾村的李妈麻。

外出打拼勤劳致富

李妈麻生于1976年3月,现年44岁。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吃过不少苦,也养成了不向命运低头、敢闯敢拼敢干、靠自己双手辛勤劳动的性格。1997年,李妈麻与沐川县幸福乡杨柳村的张建成结婚,并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儿子。

2007年,李妈麻一家四口前往云南丽江打工,开启了长达13年的务工之路。“当时我们夫妻俩从事的是收运垃圾、代销蜂窝煤等脏活累活,收入非常低,除了一家人的开销,一年下来只有1万多元的积蓄。”李妈麻说。

2008年2月,李妈麻一家来到广东省珠海市,先后在工地上打过混凝土;在公司食堂做过配菜工、切菜工。因为工资不高,半年后,他们又转到广东省中山市新区,干过搬运工、制衣工等。2010年后,李妈麻夫妇一直在中山市、珠海市建筑工地当塔吊信号工即起重指挥员,两人的工资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也逐渐改善。

13年来,李妈麻与丈夫一起辛苦劳作,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并肩拼搏,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艰辛打拼,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李妈麻一家终于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家中原来的欠债已全部还清,住宅旧貌换新颜,家电家具应有尽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李妈麻走上致富路后,心中一直惦记着还在家乡务农或打临工的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共同富裕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李妈麻说,2010年以来,她主动招集、带领愿意跟着她外出务工的亲友和村民,到自己所在的工厂务工,或介绍到周边自己熟悉的工厂,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共同奋斗。

在李妈麻的带领下,先后有20多位彝汉村民赴广东务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改善了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大家都亲切地称赞道,李大姐是我们的致富领路人!

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自从当上了起重指挥员,李妈麻先后在广东参与建设过珠海金湾高尔夫球场等多个项目工程。2019年11月,她参与到了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设中。今年3月8日,深中通道建设工程复工,李妈麻重返工地。

据悉,深中通道,又称深中大桥,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是国家“十三五”期间重大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超级工程。李妈麻工作的地点在号称“海上大风筝”的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上,她是岛上为数不多的女工之一。

头戴安全帽和防护装备,手持对讲机,望着高空起吊装置,用对讲机指挥:“大臂向左摆,大臂减速,好,大臂停;小车往前走,走一米,好,小车停……”这是李妈麻工作时的常态。作为塔吊指挥员,她是塔吊司机的“眼睛”和“手臂”,她的每一句喊话是否精准,都关系着吊装作业的安全性。

李妈麻介绍,他们上班的地方,天气异常恶劣。白天高温,气温达到三四十摄氏度,紫外线很强,为防中暑,他们天天都必须喝霍香正气液;雨天很冷,有时还有5到6级大风,需要穿三四件衣服。岛子四周是茫茫大海,上陆地极不方便,吃住都在岛上。上班分两班倒,白班6:30到18:30,夜班18:30到次日6:30。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中午和午夜,有时饿了,大家就吃点稀饭、馒头、面条;困了,就在工地打个盹。

“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是能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能为子孙后代造福,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李妈麻说。

新闻推荐

乐山法院: 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本报讯(记者方方)近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永红乡、苏坝镇、三河口乡和劳动乡4个乡镇,近距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化解纠纷的法官...

马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