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自立 马边脱贫摘帽系列报道之二

乐山日报 2020-03-17 07:39 大字

绣出幸福生活何为 摄■记者陈兴鑫方方杨心梅

扶贫先扶志,消贫需治心。

面对贫穷,边河儿女没有自怨自艾,得过且过;面对困难,边河儿女没有畏缩不前,混天过日。

攻坚克难勇战物质贫困,引导群众翻越思想的贫瘠之山,补足精神之钙,让彝区群众思想上富起来,知感恩而奋进,靠双手图自强,马边彝族自治县干群携手,攻坚破难。

实施青少年教育促进奖励、劳动收入奖励、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奖励、文明新风示范奖励、履行责任义务模范奖励、脱贫堡垒奖励六大激励奖励,开展主题宣讲和“感恩奋进”“文明新风”表彰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养成群众健康文明卫生新风尚……

怀感恩之心,立奋进之志。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马边彝汉群众攻城拔寨,敢啃硬骨头,齐心协力向贫困宣战,和衷共济兑现全面小康的铮铮誓言。

补足精神之钙懒汉变勤汉

“打开电视就可以了解到县里的大事和扶贫政策,真是太方便了。”劳动乡福来村一组贫困群众周元雨口中的“方便”,是马边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策马扬边”脱贫攻坚信息化平台。这一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专题刊发,经验在全省推广。

宣传脱贫大政方针、国家改革发展、对口帮扶成效和脱贫攻坚优惠政策,帮助基层群众增强脱贫奔康信心;播放脱贫典型人物故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感人事迹等影片,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树立脱贫示范榜样,营造起“团结向善、感恩自强”的浓厚氛围;推行“新风陋习曝光台”,曝光反面典型,着力形成摒弃陋习、倡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信息化平台成为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的“开门砖”。

穷,则思变。针对贫困群众中较为普遍缺失精神之钙的问题,马边对症下药,针对个别群体“开药方”。

过去,袁家溪乡庄家坝村村民李英门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一年到头,全家基本靠吃低保和救济物资度日,一家三口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脱贫路上的‘懒汉’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的体现,全县有近三分之一的贫困群众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问题。”马边彝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英琼道出症结所在。

为此,马边从2017年起以“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为指导,制订出让“懒汉”不懒的特色办法,一手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一手精准帮扶,为贫困户制定专属脱贫方案,开展农牧技术支撑,用好政策激励扶持。

要让“懒汉”不懒,解决“由不动变心动”是关键。马边组织各层级“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宣讲团,精选与“懒汉”家庭条件、生产环境相似的脱贫示范户会同帮扶干部入户宣讲,面对面交流,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在动力。

2016年,看到差距的李英门成为村里养猪种茶队伍中的一员,成为“农民夜校”的常客,当年养猪、种茶叶就给他家带来9600余元收入。尝到甜头的李英门第二年申请到1万元的产业扶贫周转金,增养了几头猪,加大了对茶园的投入,纯收入翻了番。现在,已经脱贫的李英门靠双手让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马边有越来越多的“李英门”,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靠自己的勤劳摆脱贫穷,过上了幸福生活。

去年夏天,三河口乡金家沟村16名学子考上大学,对口帮扶金家沟村的乐山市调查队、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带着深情厚谊,给43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共计5.8万元的助学金。

贫困学生阿支晓花写下了一首感恩诗: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恩共产党,感恩新时代,感恩每一个伸手帮扶我们的人!

正反激励彝家女变“领头雁”

2018年,彝家女乔进双梅带着12套彝绣“进京”,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光荣地走进人民大会堂。

乔进双梅出生在马边高卓营乡高卓营村一个普通的彝族家庭,家里7个兄弟姐妹,她排行最小。因为母亲双目失明,中专毕业后乔进双梅就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走上了创业的历程。

创业艰难百战多,幸好有了县妇联的帮助,才让她的创业路慢慢走上正轨。走村入户,培训绣娘,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让彝族妇女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乔进双梅说,为进一步帮助贫困姐妹们树立发展信心,在各方的帮助下,她带着大家“走出去拓眼界”,参加市、县妇联组织的彝绣比赛,组织绣娘和刺绣作品参加旅博会、农博会、“母亲艺术·彝枝独绣”等会展,让大家看到彝绣的市场和希望。

在她的带领下,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已在烟峰镇烟峰彝寨、民主乡玛瑙村苗寨、下溪镇珍珠桥新寨和民建镇等地建立了5个刺绣工作室,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店内店外带动200余名绣娘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创收上万元。

正面激励的同时,马边也积极探索反面触动,让脱贫后患上“思想倦怠症”的部分群众改掉陋习。

脱贫后的老河坝乡桃溪村三组村民朱淑秀,曾是村民眼中一天早晚两场牌的老牌客。

被贫穷压了十几年的朱淑秀,2018年家里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多元。卸下经济重担后的她逐渐产生了得过且过思想。“一家5口人,现在有3个能挣钱,吃穿不愁、住房安全、医疗有保障,我没啥愁心的事,手里也变宽松了,突然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了。所以每天做完家里的活就去打牌混日子。”

针对部分脱贫后或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沉迷于打牌、喝酒,存在慵懒、“等靠要”思想,患上“思想倦怠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边探索从反面激发,通过对反面典型进行教育引导,推出“‘歇帮’暂停键”,让“反面典型”在群众心里挂上号,让其脸上“挂不住”,帮助他们转化“等靠要”思想、激发其内生动力,促使其在脱贫后不“安于现状”,持续为更好的生活奋斗,让日子过得精彩、有意义。

在成为“反面典型”初期,朱淑秀还是有些管不住自己的牌瘾,乡上村里干部反复给她讲道理、为她找方向,让她最终真正实现了思想转变。“一天时间就那么多,打牌白白浪费了也是过,把时间利用起来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过。现在,我利用闲暇时间织毛衣、做毛线拖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技术挣钱,孩子们都夸我的鞋做得漂亮。”如今的朱淑秀不打牌,改打毛线,成了一名勤劳的“织女”。

春暖花开,走进彝家小院、丘陵农舍,一张张甩掉贫困的笑脸让人动容,久违的自信重新填进曾经疲惫不堪的心扉。

感恩自立,勇往直前,砥砺奋进,马边儿女壮志凌云,在脱贫奔康道路上加速前行!

新闻推荐

从“资格老”到“离不了”扶贫路上“石妹”在“前进”

前进石妹(中)正在为纳税人服务受访单位供图曾几何时,前进石妹这个“老资格”的本地彝族干部,在国家税务总局马边彝族自治...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