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公平阳光普照彝区孩子 乐山市深入推进彝区“一村一幼”建设综述

乐山日报 2019-08-12 07:20 大字

培训会上,“一村一幼“教师认真听讲。■记者张力文/图

8月5日至24日,2019年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会在乐山师范学院举行。活动旨在不断提升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普通话水平和保教素养,切实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的200余名“一村一幼”辅导员参加培训。

民族教育的“难点”在发展学前教育。201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并将其作为助推彝区脱(扶)贫攻坚的“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让彝区的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不断夯实根除彝区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

近年来,乐山市切实明确目标、落实经费、强化保障、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现已累计建成彝区“一村一幼”291所,学龄幼儿增加到9000余人,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12%,提前实现并超过2020年达85%的目标。

强化师资

集聚教育改革原动力

8月9日,记者来到“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会现场,发现参训学员们正在接受幼儿教师普通话培训,从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到普通话方音矫正,大家一边认真听讲一边仔细做着笔记。

“以前参加的培训大多是理论讲解,这一次培训专家们结合了很多幼儿园的实践案例,更具有指导性。”李彩霞是金口河区永和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她参加了不少教师培训,比如转岗幼儿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关于“一村一幼”的教师培训便参加了3次,“目前,随着政府加大投入,‘一村一幼’的硬件设施条件不断完善,我们幼儿园致力于打造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对提高我们的保教水平非常有用。”

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明星幼儿园教师李小燕每年都会参加教师培训,她对本次培训最感兴趣的便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专家所教授的普通话。“普通话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讲十分重要,只有教师的普通话讲好了,才能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普通话基础。”李小燕说,为了纠正大家的不准确发音,本次培训除了安排4场专题讲座外,还将有3次普通话现场训练,进一步提升参训学员的普通话水平。

据悉,自2016年起,乐山市便积极打造“一村一幼”升级版,市级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进“一村一幼”规范、提升、发展,在改善园舍条件、配备玩教具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村一幼”硬件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稳定加强师资保障,才能集聚彝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在稳定“一村一幼”师资队伍上,乐山市不仅配足配齐双语辅导员,并落实辅导员工资待遇,尤其是市本级财政对辅导员的工资保障制度,走在了全省51个民族自治县的前列。同时,采取转岗、临聘、公招等方式选聘彝区“一村一幼”双语辅导员、师范类辅导员比例逐年增加;在强化教师培训上,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近五年来共投入省、市资金600多万元,对彝区“一村一幼”双语辅导员进行三轮全覆盖的“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不断提升了“一村一幼”教师的素质能力。

编写读本

拓展教育改革融合力

“不少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们回家后知道饭前要洗手,每天要洗头、洗澡,穿得干干净净的。还有的小朋友回家喜欢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儿歌,家长们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水碾坝建新村幼儿园教师邱玲,在谈起彝区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变化时,充满了欣慰。而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村一幼”彝汉双语辅助读本功不可没。

2016年秋季开学,近30名学前教育专家和彝汉双语教育工作者组成编写组,历时一年多精心编写了4本“一村一幼”彝汉双语辅助读本,在彝区“一村一幼”全面使用。

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蔡敏艳是读本编写组成员之一。编写前,她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看到当地幼儿园有不少版本的本土化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内容主要以看图的形式呈现,比较简单,而有的教材则“小学化”倾向较严重。“彝区的教材不符合彝区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教师的指导性也不强,这对彝区的幼儿教育不利。”蔡敏艳说,这更加坚定了编写组要做好读本编写工作的决心。

为提高双语读本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彝区孩子生理、心理、语言、习惯、思维等特点,编写组成员先后三次深入彝区“一村一幼”教学点,和彝区孩子零距离接触和交流,掌握了解彝区孩子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实际,精心设计、细心编制,终于编制完成《乐山市彝区“一村一幼”彝汉双语辅助读本》(其中学生用书三册:《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安全》;教师用书一册:《我们的设计》),填补了大小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地方教材的“空白”。

如今,3年过去了,彝汉双语辅助读本不仅帮助彝区孩子突破“语言关、文明关、安全关”,还指导了彝族地区幼儿教师科学开展保教工作。同时,彝区“一村一幼”还通过定期开展“小手牵大手”“感恩教育”“家长座谈会”等活动,不断培育彝区生活新风,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口支援

形成教育改革推动力

“一村一幼”办园基础差,教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学生普通话底子薄弱……面对“一村一幼”建设难题,怎样聚全市之力帮助彝区“一村一幼”健康快速发展,乐山市着力于实施对口支援。

实施全覆盖帮扶制度。2016年,乐山市制定实施了《全覆盖对口帮扶彝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市内56所优质幼儿园通过“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方式,对彝区“一村一幼”进行全覆盖帮扶,示范引领彝区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实施县对县对口帮扶。采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实施彝区“一村一幼”县对县帮扶制度。市中区、峨眉山市结对帮扶峨边彝族自治县;五通桥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结对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沙湾区结对帮扶金口河区。

实施县域内结对帮扶。采取城区幼儿园结对帮扶乡镇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扶辖域内“一村一幼”的结对帮扶方式,实施县域内结对帮扶制度,努力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彝区“一村一幼”办园效益。

在“一村一幼”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落实全面减免保教费、全面免除书本费、提供免费糕点或营养午餐等政策,不仅方便彝区老百姓在家门口送孩子到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每年释放出近1万个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参加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达1亿余元,为助力彝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条件。

新闻推荐

连续昼夜抢险38330户恢复供电

本报讯(记者魏玉婷)记者昨(8)日上午获悉,经过国网马边彝族自治县供电公司员工4天不分昼夜的紧张抢险,6日,该公司供区内因洪...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