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沉讲习所 绿色防控助脱贫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在小凉山海拔1000米左右的茶园,无声无息的动物大战每时每刻都在茶农眼皮底下发生。
一只偷吃茶叶的蜗牛,趁盘旋天空的鸟儿还没发觉,多吃一口是一口;蜘蛛织起一张张网,静候叶蝉、粉虱等众多猎物;茶叶边缘留下的“C”状痕迹是尺蠖的“杰作”,茶饼病让茶叶鼓起一个个扁平的包,比针尖大不了多少的螨在叶片背后潜伏着,在暴发前很容易躲过茶农的眼睛……
包括间歇性暴发的虫害在内,茶树的害虫达到了80多种,轻则影响口感、降低产量,重则全军覆没、推倒重来。“虫口夺茶”能否成功关系茶产业成败。
为此,四川省农科院乡村振兴讲习所马边工作站于6月19日正式授牌,助推马边、峨边小凉山地区擦亮“高山绿茶”区域品牌,提高茶园亩产收益。
扶贫重对症
科技下沉进大山
灰茶尺蠖1只成虫可以产300-500个卵,它曾让成都平原的一片茶园一夜之间片叶不留。
四川省茶叶所副研究员王迎春认为,四川省需要从被动防控向主动防控转变,从单纯的化学防控向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控相结合的绿色防控转变。
王迎春介绍,色板、太阳能杀虫灯等已经在小凉山茶园普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应当作为应急农药,在病虫害暴发时适当使用,最好是将它作为控制病虫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接下来要重点普及的是性引诱剂的使用。这是害虫控制最绿色环保的产品,不会“误伤”害虫的天敌,又对环境友好。灰茶尺蠖、茶细蛾、茶毛虫、斜纹夜蛾都可用其专一性的性诱剂控制。
王迎春算了一笔账,一亩茶园用3-4个诱捕器,包括人工等在内,成本一年大概80元,防两种虫就160元,比打药还要划算。如果算上绿色有机茶的附加效益,亩均利润能大大提高。
提升附加值
绿色栽培技术助力
“茶叶的有机标准比普通农产品更难达到。它的病害、虫害都很多,一旦缺肥后果更严重。”四川省茶叶所所长罗凡说,对于“芽茶”和“一芽一叶”来说,缺肥可能导致其无法萌发,嫩叶一旦被虫吃,基本没有商品性了。
马边、峨边所属的小凉山地区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区,扶持产业如果是低水平、低效益的,很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这样将导致农户重新返贫。只有高附加值、高水平的产业才更容易站稳脚。
为此,罗凡介绍,省农科院2019-2020年的中试熟化项目在马边县4个乡镇的4个村落地。该项目将实施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芽茶+机采”模式、水肥一体化、鲜叶原料加工绿茶、红茶、黑茶等多茶类产品示范。
此外,随着红茶、黑茶在小凉山地区起步,对夏秋茶的需求比以往更大。“以前不采夏秋茶,但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夏秋茶有茶可采,夏秋季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被提上了日程。”王迎春说。
同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木耳扶贫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也于今年启动,围绕屏山县、马边县等小凉山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设置“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等课题。
马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