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群众脱贫后的思想懈怠,马边彝族自治县老河坝乡探索从反面激发,让群众精神上立起来,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一场特别的班会
■记者方方陈兴鑫
刚刚过去的4月,对马边彝族自治县老河坝乡桃溪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华银来说,是既忙碌又充实的1个月。去年已经顺利脱贫的他,今年更是把“工作”排得满满当当:3月收菜籽,4月种玉米、烟叶,7月、8月收烟叶,8月中旬弄竹笋,9月开始种油菜……“我还养了10多头猪,加上生态护林员的工作,每天过得扎扎实实,收入也看着涨。”
今年51岁的张华银,妻子是精神二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人照顾起居饮食,这让他一直只能在家务农,活干多干少自己做主。“日子好不好是自己过出来的,不要望着国家拿点东西,要自己舍得干。国家已经帮我们从穷窝窝里站起来,接下来的致富路要靠我们自己走下去。自己都不努力,别人再怎么帮也是白帮。”张华银说,现在的他已经放弃了“耍”,干劲十足。
张华银口中的“耍”,是指他曾经沉迷的打牌。
“脱贫后,觉得只要饿不到肚子就行了,反正有了政府的帮扶,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张华银说,但是3月中旬,乡上举行的一场特别的班会让他红了脸、出了汗,想法有了转变,一天到晚从过去打牌“忙不完”变为了现在干活“搞不赢”。
针对乡上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或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沉迷于打牌、喝酒,存在慵懒、“等靠要”思想的情况,老河坝乡特别举行了一期思想转化学习班,为20余名明显存在思想懈怠等问题的困难群众开班会,进行集中教育引导。
“学习班上,我们再次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派出所的同志讲解赌博的惩罚,让大家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政策上有个‘清楚账’。同时,我们还组织大家观看系列脱贫致富模范纪实短视频,通过不甘贫困依靠自己勤劳双手成功脱贫致富的多个例子,帮助转化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其内生动力。”老河坝乡副乡长施福军说,这次特别的班会让参会的村民在群众心里挂上了“反面典型号”,大家脸上“挂不住”了,开始有了转变。
为增加学习班实效,老河坝乡还不定期进行抽查,通过老河坝视窗、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动群众监督,督促学习班村民主动改掉自己的“思想倦怠病”。对多次教育后依旧不改的村民,乡上将依照相关政策进行“歇帮”,从反面激发群众动起来、干起来,把日子过得更好。
在为患上“思想倦怠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送上“苦口良药”的同时,老河坝乡依托农民夜校,组织贫困群众观看脱贫攻坚致富典型案例,开展竹笋、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让大家思想、技术“丰满”起来;依托乡村振兴,主动发展产业,充分利用马边“6+x”产业扶持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竹笋产业,预计今年该乡竹笋面积可达5000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曾经村民眼中一天早晚两场牌的老牌客、桃溪村三组村民朱淑秀,如今不打牌,改打毛线了。“1天时间就那么多,打牌白白浪费了也是过,把时间利用起来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过。”被贫穷压了十几年的朱淑秀,2018年家里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多元。卸下经济重担后的她逐渐产生了得过且过思想。“一家5口人,现在有3个能挣钱,吃穿不愁、住房安全、医疗有保障,我没啥愁心的事,手里也变宽裕了,突然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了。所以每天做完家里的活就去打牌混日子。”朱淑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学习班会后,她还是有些管不住自己的牌瘾,乡上村里干部反复给她讲道理、为她找方向,让她最终真正实现了思想转变。“现在,我利用闲暇时间织毛衣、做毛线拖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技术挣钱,孩子们都夸我的鞋做得漂亮。”
一场班会,转变倦怠思想,更让贫困群众转出积极向上、健康新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曦)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欠薪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确保每一位农民工都能拿到自...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