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精神激励让群众在脱贫路上策马扬鞭
马边第二届采茶节采茶比赛现场农民夜校“精神扶贫”宣讲会劳动乡福来村《福来报》深受群众喜爱文化下乡让贫困群众充分感受知识的力量能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吸引市民感恩奋进宣讲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 记者 方方
人无精神不立。精神贫困,消磨意志,让人失去向贫穷挑战的积极动力。精神如果贫困,脱贫路上的人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再多外力帮扶,也难将其扶得起,让其真正脱得了贫。
如何治疗这一脱贫攻坚中的“顽疾”?马边彝族自治县从产业发展、能人示范、报纸触动、政策激励等多处着力,激发群众摆脱贫困内生动力,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高群众自主脱贫能力,全力提升脱贫质量。
产业带动
让群众获得“甜头”发展有信心
6月末的一场夏雨后,荍坝乡茶叶村,村如其名,成片成垄的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勃勃生机。村民谢祥虎站在自家茶园里,看看茶叶长势,闻闻茶山清香,脸上止不住的笑意。“这可是咱们的‘摇钱树\’啊。”说起茶叶,谢祥虎总是甜蜜蜜的。今年45岁的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3亩多优质茶叶,每年能收入上万元,摘掉了贫困帽。
“我和妻子身体都不好,我又得了腰肌劳损这个病,日子穷得叮当响,干啥都提不起劲。”谢祥虎说,为帮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甩掉穷帽子,村上积极发展优质茶产业。“说实话,当初我并没抱什么希望,觉得我们这个穷乡僻壤根本没法富起来。”谢祥虎说,当时,过惯了穷日子的他对未来没盼头。
“要激发群众脱贫的信心,就需要实实在在的产业带动,让群众从产业中获得‘甜头\’,他们自然能燃起发展的希望。” 茶叶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平说,茶叶村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多云雾雨露,这样的地方出产的茶叶品质好、口味清香,适合发展茶产业。“我们引导村民改变以往散乱种植的方式,引入新品种,充分整合御芽天骄、缘森绿雪、荍茶、荍贡茶等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带领大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提升茶叶品质。目前,全村已发展茶叶7390亩,人均近3亩,每亩可实现年收入2000元至5000元不等。”
获得实实在在的产业收益,村民们有了发展的劲头。“大家现在都认真管理自家的茶园,主动学习技术、了解新知识,忙着增收致富。”谢祥虎说,茶产业给全村带来了希望。
能人触动
让群众“跃跃欲试”想发展跟着干
建设乡光辉村七组,满山绿油油的果树让这个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村落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在致富能人柳际富、卢顺利的打造下,曾经的荒山荒坡成为充满希望的田野。这也让以为一辈子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过好日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舒练军跃跃欲试,有了“大干一场”的心。
“柳际富他们这些外村人都要跑到这里搞发展,我们在本村有地、自己又有力气的,怎么好意思耍起什么都不干呢?”舒练军说,天天看着柳际富、卢顺利两位致富能人在村里又种树又养猪,还养蜂,舍命搞生产,他和村里其他群众也坐不住了,想和他们一样,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
“致富能人让我们看到,只要肯干,就会有好的变化。在他们的发展下,村里的撂荒地成了金疙瘩,种出的水果又大又好。很多人想跟着干,他们就免费帮我们代买树苗、教给我们技术,带着我们增收;没能力自己搞产业的,他们就优先雇来干活,让大家有地方挣钱。”舒练军说,因为能人们的努力,村里有了产业,村民有了活力,政府也积极支持,帮大家建好了灌溉管道、水池,修好了产业道,让大家的发展路更顺畅。
在能人们的触动下,舒练军也积极投身到增收致富中来,种茶、养鸡,闲暇时再打点小工,多渠道赚钱。“穷不一定是懒,但懒一定会穷。能人们让我知道,好日子得靠自己不断努力。”舒练军说,他相信,在能人们的激励下,村子会越来越好,村里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报纸震动
让群众“争先恐后”见贤思齐
在劳动乡福来村,文墨书香,话说村情民愿,道述旧貌新颜,引领着群众争当先进、好做标兵,村民自有“福来”。
村委会会议室里,一份份说本村事、讲本村话,原汁原味的《福来报》静待村民阅读。领导关怀、脱贫政策、福来动态、村民说事……一个个精彩栏目、一段段鲜活文字,点点滴滴记录着福来村“扶志”的历程。
“这份报纸就是写咱们自己村的事,很亲切,也让人很震动。看到帮扶干部无怨无悔帮着我们脱贫,看到同村人努力奋进,我总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也要尽全力做好,人穷志不能穷。”村民余明兰告诉记者,“一开始觉得自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国家都承认了的穷人,干什么都觉得苦、累,觉得脱贫遥遥无期,每天更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看到《福来报》上的先进就是身边的人,和他们一对比,发现自己的困难比他们小多了。人家都能力争上游,我为什么不能呢?”
被报纸上的内容震动,55岁的余明兰甩开膀子干,种玉米、花生、大豆、红薯,养猪养鸡,做些散工,一年下来,自己一个人就挣了1万多元,还被评为了全村勤劳致富能手。“虽然家里7口人,但我们不灰心,努力把日子过好,把卫生打扫好,把村里环境保护好。”余明兰说。
自2017年创办以来,《福来报》成为福来村“余明兰们”的精神家园。“这份报纸,有精准脱贫政策,有村里的大事要闻,也有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我们还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投稿,宣传身边最美的故事、最好的文化。”福来村驻村帮扶组组长李旺告诉记者,创办《福来报》就是要让群众通过直观的图、文,切身体会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让全村干部和百姓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走上脱贫致富快车道。
政策打动
让群众不仅心动更要行动
“都是政府的好政策,激励着我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信心。”劳动乡柏香村十组村民陈贵熬曾被贫困磨掉了信心,想守着穷日子得过且过。“政府帮我们搞产业、建房子,还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我们加油干,根据我们每个月的收入进行现金奖励,赚得越多奖励就越多。这让我们不仅心动更想要行动。”陈贵熬说。
为进一步激励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帮助其牢固树立不等不靠、感恩自强意识,马边在全县开展青少年教育促进奖励、劳动收入奖励、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奖励、文明新风奖励、脱贫堡垒奖励、履行责任义务奖励六大脱贫攻坚奋进激励工作。奋进激励政策以思想扶贫为载体,分类施策,积极解决部分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转变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上热、下冷”“干部热、群众冷”等现象,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砥砺奋进、主动脱贫。
被奖勤助优政策“打动”,马边群众脱贫积极性提升了,陋习逐步改变了,环境越来越优美了,孩子们学习也更加努力了,正向着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不懈奋斗。
本版图片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蒋祖金的西红柿喜获丰收■夏平文/图昨(4)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金星村大棚蔬菜园里,蒋祖金背着背篓,一边采摘西红...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