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村的新“攀比”
彝区是乐山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随着“移风易俗”的不断推进,“不进则退”的思想逐步替代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袁家溪乡建设村,一种新的“攀比”渐渐兴起。
■ 记者 甘国江
“主动干”取代了“混日子”
建设村是一个纯彝族村。从乡政府出发向建设村行驶,一个“Y”字形的道路将建设村分成了两部分,左边通往“十二坝居住点”,右边则属于“老鸦营居住点”。
沿着左侧道路行驶,道路左边的一排新猪舍格外引人注目。
猪舍的主人吉作拉布今年29岁,虽然年龄不大,但在村里却因为敢打敢拼而闻名。父亲去世早,身为家中长子的他早早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我收过笋子、卖过牛,也去外面打过工。”吉作拉布告诉记者,靠着自己的双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修了房子、娶了妻子,生活还算满意。
但吉作拉布的自豪感却正在逐步消失。
近几年,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吉作拉布发现村里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道修好了,村民住上了新房子,家庭困难的邻居也都逐步脱贫了……一些原本“混日子”的村民开始种庄稼、养鸡、养猪了。村民们聚在一起也不再讨论谁家又收了多少彩礼,开始关注起谁家又种了多少油菜、养了多少头猪。2016年,在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等部门的帮扶下,建设村顺利脱贫摘帽。“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让讲感恩、爱卫生、愿干事、想发展的新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村里的变化无形中激励着吉作拉布。“扶贫帮扶的效果正在显现。”吉作拉布告诉记者,“我可不想变成新贫困户。”
吉作拉布开始新的产业规划。他瞄准彝族特色养殖——黑猪养殖。“一来我们这儿山高林密,适合养殖黑猪;再者黑猪价值比普通生猪高一些,短时间内竞争也会小一些。”2017年吉作拉布开始筹备黑猪养殖一事。当年8月,一个可容纳50头母猪、300—500头仔猪的猪舍建成了。吉作拉布成了建设村乃至袁家溪乡的养猪大户。
第一批30头母猪入圈后,吉作拉布和妻子全身心投入黑猪养殖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他已经卖出了200多头黑猪,圈舍内的35头母猪可年产猪仔300头。
最近,吉作拉布准备将圈舍扩建到可以养殖100头母猪的规模。“钱凑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进场施工。” 吉作拉布信心满满。
新“攀比”促发展
村里的改变不止激励了吉作拉布。村民曲别亿布主动带头试种了4亩白芨,目前长势不错。而位于“老鸦营居住点”的耍惹五果也投资4万元,同时贷款5万元发展起了养殖业,目前养猪35头……
“村民暗地里也在较劲,尤其是非贫困户看到贫困户脱贫后日子越过越好,带头干事的干劲更足了。”建设村“第一书记”徐舒平告诉记者,现在谁都不想落后。
“过去村民之间攀比礼金,随着脱贫攻坚和‘移风易俗\’推进,这种攀比心理在正面引导下,逐步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徐舒平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物质上的攀比,更多地变成了不愿落后、主动自力更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攀比。
建设村脱贫摘帽后,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将帮扶重点从以前的“贫困户为主”变成了“全面开花”,并专门对愿意干、能够干、正在干的村民给予针对性帮扶,通过培育大户带动、激发其他村民发展。
作为典型,吉作拉布和耍惹五果分别获得了该所的1万元帮扶资金,既解决他们在发展中的部分资金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村民积极发展。
“大家带着积极的心态与发展得更好的村民‘攀比\’,这是有利于整个村子的发展的。”徐舒平说,“竞争心态才能够激发出村民努力奋斗的斗志,村民自主脱贫的意识才会更加强大,彻底实现脱贫奔康才更有保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薇)昨(21)日下午2点51分,乐山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4个多小时后,大雨如约而至。昨晚11点,记者从乐山市...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