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楼+水泥路收入不再只靠“玉米+土豆”
吉除阿立擦拭新房的窗户19日下午,连日多雨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白岩湾村,迎来了秋日里难得的艳阳天。趁着晴天,32岁的彝族青年吉除阿立赶紧跑到自家新房,打开门窗,用毛巾擦拭窗户上和楼梯护栏上的灰尘。
盖上新房、收入增加,如今吉除阿立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易地扶贫搬迁 从老屋到小洋楼
“房子刚装修好,下雨时害怕飘雨进来,不敢打开门窗。现在天晴了还是要打开多通通风,不然住进去对孩子的健康不好。”迈入而立之年的吉除阿立显得更加成熟和更有“家长味”。由于父母患病双双去世,这两年吉除阿立已经慢慢适应了“家长”这一角色。
吉除阿立的新房是一栋一楼一底的小洋楼,120平方米对于夫妻俩和3个年幼的孩子来说颇为宽敞。他告诉记者,房屋修建共计花费了10多万元,由于参加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拿到各种政策支持和补贴后,这栋漂亮的小洋楼实际上没花多少钱。
“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如果不是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可能还要等好几年才能够住上新房。”吉除阿立家的老房子在白岩湾村的一座山上,由于屋后山体滑坡,房屋安全隐患大,不适宜继续居住。因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翻修房子暂时难以实现。今年,村里将他家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如今,新房已经竣工,装修也顺利完成,吉除阿立打算年底前搬进新家。
产业帮扶给力 村民收入节节高
除了坐上了“易地扶贫搬迁”这趟幸福列车,吉除阿立还“乘”上了村里产业发展的春风,享受着村里基础设施改善、风俗习惯改变、各种政策帮扶等实惠。
今年4月,一项让村民拥有“保底收入”和“利润分红”的藤椒种植产业在白岩湾村顺利推进。吉除阿立流转了自家4.7亩土地用于种植藤椒,除了每年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之外,他还将获得相应的分红。
这种产业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真正实现整体帮扶理念,一方面利用土地流转费作为“保底收入”,尽可能地降低村民风险、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利用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助力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
在享受产业帮扶的同时,吉除阿立也积极自力更生。去年年底,在舅舅和姨妈的帮助下,吉除阿立饲养了15头牛,今年已经卖掉两头,除去本钱后挣到了7000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7月又买了5只羊,希望通过发展养殖业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以前我们这里主要的收入就是靠种植玉米和土豆,然后每年再到屋后的山上去打点笋子挣点钱,但是现在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吉除阿立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村民们已经不再靠种植玉米和土豆作为家庭收入了,打笋子也成了一种副业。发展养殖、外出务工、加入村里集体经济,如今成了村民增收的“三件法宝”。
而村里那一条条硬化了的水泥路则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催化剂”,好的产业项目、好的观念、好的习俗正一步步通过这些宽敞的水泥路进入白岩湾村,而白岩湾村的土特产品也通过水泥路走出了大山。
记者在村里看到,一些村民已经拥有了自家的汽车,而在几年前,这些都是村民们不敢想象的。
“我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相信通过勤劳的双手,以后的生活会越变越好。”站在自家新房里,吉除阿立笑得很开心。记者 甘国江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佳“‘马边没有一条过境高速公路\’的情况即将成为历史,在建的乐西高速、仁沐新高速通车后,马边将纳入乐山1小时经济圈。”8月24日,马边扶贫移民局副局长袁英琼介绍,不过,国省干道等级不...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