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 井研县田家沟村被评为“四川改革创新名村”

乐山日报 2020-11-03 07:24 大字

田家沟村返乡农民创业基地(井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官网获悉,2020四川名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井研县纯复镇田家沟村光荣上榜,被评为“四川改革创新名村”。

田家沟村幅员面积6.76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全村户籍人口613户1801人,常住人口359户1220人,耕地面积3346亩。近年来,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探索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由分到合、产业由散到聚、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群众收入由低到高转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黄杰记者马锐

改革产权制度集体经济聚力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聚力发展,田家沟村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田家沟村集体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设立相应机构人员,将全村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等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兼顾现实,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按照股权量化方案将人口股分配给1801人,为村集体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成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改革土地制度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面对土地闲置严重的现实,田家沟村在土地三权分置上积极探索,盘活土地资源,强集体经济、促产业兴旺、增农民收入。对全村613户进行入户调查,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及相关测量工作,加强流转土地的整理,加强路网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目前,该村已修建4.5米宽的水泥产业路6.5公里,3.5米宽的水泥路9公里,公路硬化35公里,硬化率达98%,形成了组与组相通、户与户相连的路网。在土地流转上,田家沟村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依法依规流转土地,与乐山奕嘉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施“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养殖优质母猪2400余头,种植蓝莓、蓝莓李200亩,种植国桐450余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改革经营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田家沟村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进程。目前,该村拥有种植养殖规模户及家庭农场21户,专业合作社3个,龙头企业1家,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骨干,以龙头企业为支柱的新型农业生产格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田家沟村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建设模式,形成了千亩果畜种养循环示范、千亩生态水产绿色养殖以及千亩特色苗木培育生产“三大基地”,形成集现代养殖、循环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振兴于一体的10里产业环线,村民不仅有田地盈利后的分红,还可以获得合作社务工收入。

回引返乡人才带动产业稳定发展

有了产业,还需人才带动稳定发展。田家沟村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座谈交流会,介绍农村发展建设情况、宣讲创业帮扶政策、交流意见建议,鼓励返乡农民工大胆创业,积极建设家乡。田家沟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带领11名党员发展生猪、柑橘、水产等产业,同时回引2名优秀农民工党员,建立了返乡创业基地。优秀返乡农民工徐叶成立的乐山奕嘉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存栏种猪2400头,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可辐射带动周边300余农户从事生猪养殖。该公司租赁农户土地进行经营,使农户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田家沟村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一村一品”特色村;2019年,该村获得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02元。

短评

乡村振兴的探索创新

■山野

田家沟村被评为“四川改革创新名村”,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的标杆和示范,可喜可贺。

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但要达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而田家沟村人立足村情实际,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改革创新,先后在集体产权制度、土地经营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殊属不易。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方面,田家沟村给了我们借鉴和启示。

新闻推荐

万达广场:儿童也来爱老敬老

本报讯(记者黄曦)昨(25)日下午,乐山中心城区万达广场,一场以“爱心公益·让爱传递”为主题的儿童义卖活动正在热闹举行。...

井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井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