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孜孜不倦做民俗文化的传播者

乐山日报 2020-06-28 07:30 大字

李旭东发言中受访者 供图《元宵观灯》《五谷丰登》井研农民画宣传画《井研风光》■记者杨心梅

人物

李旭东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主持协会工作),市文化馆馆长。

李旭东在绘画、摄影、美术、演艺等多个领域造诣颇深,成果颇丰。曾担纲策划多场大型综合文艺演出,出版有《镜鉴》《灵秀井研》《金色田园》《盐马古道》《跑龙套》等专著,有多篇论文、文学、美术及摄影作品在全国主流传媒发表,并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曾获原文化部、农业部、全国文联“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先进个人”“中国优秀摄影家”“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乐山郭沫若文艺奖”“井研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印象记

对李旭东这个名字有印象,是在采访井研农民画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饶绍清一直反复提到时任井研县文化馆馆长的李旭东。

在饶绍清看来,井研农民画的价值能被发现、农民画画家和画作有机会走到更大更广的舞台、井研农民画能发挥独特的文化品牌魅力,都离不开李旭东的努力。

见到李旭东之后,记者对他的印象又多了三个字——“跑龙套”,这也是他的微信昵称,个人公众平台的名字,还是他2013年出版的自选集书名。在记者看来,生长在民俗文化世家,七八岁就随父辈活跃在乡间舞台,能写剧本、讲评书、拉二胡、绘画、摄影的李旭东,和“跑龙套”这样的小角色似乎不搭边。但听着李旭东讲述自己为地方文化“跑龙套”,让乐山的民间艺术有了更广阔天地的故事,记者突然觉得,“跑龙套”或许并不是李旭东的自嘲,而是他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长期在文化单位工作服务群众的文艺工作者,李旭东的理念,就是要以一个“跑龙套”的形象姿态,为更多的民间文艺人搭建舞台,尽己所能把文化的传播做好,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

老话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活这幕戏里,一定得有龙套,他或许不为人注目,却一定不可或缺,而且从来没有人说过“龙套”不能够跑成主角。

(本文农民画为李旭东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对话

记者:您能讲讲对乐山民间文化的个人理解吗?

李旭东:乐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这样的温床,民间文化的发展自然生机勃勃,积累当然也很深厚。乐山民间文化具有特色,比如我非常了解、擅长的井研农民画,现在覆盖面很广,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景区商厦,甚至是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都能够看到井研农民画的身影。井研农民画是乐山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乐山民间文化一样,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而且主题常常和时代紧密结合。其实,这也是乐山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即我们始终都是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来推动文化发展,自然做出来的都是能够代表群众的一些民间艺术。

目前,乐山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非遗有100多项,但是我觉得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乐山民间文化只有这些。民间文化包罗万象,比如推豆花、做美食等传了很多代人的民间美食工艺,其实也是民间文化的一种。作为一名民间文化传播者,我们都需要用慧眼去发掘,并想办法传承和保护。

记者:您现在以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您对协会发展有什么想法?

李旭东:我在协会人事调整时说,要“接好棒、带好头、干好活,和大家一道打造好民间文艺特色品牌,讲述好乐山故事,传播好乐山声音”,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乐山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乐山民间文化不仅传承久远,蕴藏丰富,而且特色鲜明,独具神韵。我想,把像井研农民画、夹江木板年画、夹江竹纸、江河号子等在内的民俗文化打造好,传播好,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乐山人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还能够展现乐山人无限的创造力,为乐山的文旅事业发展助力。

记者:作为市文化馆馆长,您有哪些文化传播上的构想?

李旭东:市文化馆现在不定期举行各类展览,展出内容既有绘画、书法作品,也有摄影作品等。在市文化馆一楼,还有一个非遗展示馆,市民在这里可以丰富艺术生活,开拓个人眼界。

目前,市文化馆有一片建设工地如火如荼,这里将新建市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艺术中心、舞蹈艺术中心、嘉州小剧场、非遗与民俗文化中心等等。对非遗与民俗文化中心的打造,我们将会考虑到非遗文化的市场性和实用性,计划和相关民间艺人协商,邀请他们进驻非遗与民俗文化中心,让这里成为亲子活动、研学体验、外地游客了解乐山非遗的一面窗口。

新闻推荐

抄近道还冲卡

本报讯(记者宋雪)报废摩托、无证驾驶、违规冲卡……日前,四川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四分局十一大队,成功快速处置一起违...

井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井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