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桥梁的时代记忆 图文 四川乐山 荣光友

济宁日报 2019-09-27 10:09 大字

我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地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是一个江河纵横、桥梁众多、美丽富饶的江城水乡。

从闻名中外的乐山大佛脚下川流而下的岷江河,在五通桥牛华镇红岩子上端处分流,主流仍叫岷江;支流叫涌斯江,全长约20公里。两江顺流而下,在五通桥区桥沟镇的老龙坝处汇合,继续向东汇入长江。两江分流中间环抱着一个又一个岛屿,小的叫汤家坝,最大的岛屿叫竹根镇,此镇居民众多,民居建筑富有特色,风物景色极为秀丽,自古就有“小西湖”之称。更为奇妙的,是从五通桥北面的井研县流淌而来的茫溪河,穿过青山,绕过闹市,流到五通桥四望关前,又与涌斯江汇合,结伴而行,奔向老龙坝,汇入岷江。除了这些江河,五通桥区还有沫溪河、眠羊溪、磨池河等河流。

江河众多,自然离不开建桥。据记载,五通桥区最有名的老桥,修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八年,是茫溪河上两河口处的一座三孔石拱桥,取名为普济桥,俗称老桥。家乡又先后修建了慈善桥、金粟桥、平桥等桥,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小石桥。

这些桥梁虽然解决了有关乡镇的过河问题,但境内的岷江、涌斯江、茫溪河等交通要道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有一座可供通行的固定桥梁。当时,涌斯江隔断了五通镇与竹根镇之间的交通,为了过江出行,先是用木料和木板架设了“灯笼架子桥”,后来又用船只和木板铺设了“泘桥”。但这两种桥只能在枯水期供市民出行,洪水季节只能“解除”,人们过河过江只能靠船只摆渡,而在洪峰横行期间,船只不能航行,人们只能“望江兴叹”。同时,汽车渡过茫溪、涌斯江和岷江,只能“汽车坐船”,家乡人民期盼能在交通要道建桥。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家乡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社会主义建设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了解决“乐山至五通”公路与213国道之间因茫溪河阻隔而影响畅通的问题,1958年,五通桥区用钢筋水泥等修建了高质量的茫溪大桥,一举解决了自古以来车过茫溪的难题,竣工通行时,喜气洋洋赶来“踩桥”观光的市民数不胜数。1968年,为了解决四望关与南河坎之间的过河难,五通桥区在四望关与南河坎之间的茫溪河段上,架设了一座由钢绳和水泥构件修建的悬索吊桥群英桥。1975年,为了拓展涌斯江水轮泵站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在茫溪河乌龟石下游修建了虹桥,桥面平铺水泥板,供市民通行,下端二层铺设了直径巨大的水泥管道,用于渠水畅流灌溉农田,一桥两用。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势如破竹,成就辉煌。1985年,家乡修建了“四望关大桥”,使竹根镇与区境内外交通更加顺畅。90年代,修建了涌斯江大桥、城南大桥、菩提桥等,这些桥梁把五通桥区最繁华、最优美的五通镇、竹根镇和杨柳镇等紧密连接起来。

进入21世纪,五通桥区步入飞速发展的“时代轻轨”。为解决特大型企业和邦生物公司“分居”沙板滩涌斯江两岸的难题,修建了和邦大桥。为了解决岛屿交通难题,又修建了牛华镇汤家坝大桥、金粟镇双漩坝大桥等。2009年,修建了与穿越本区乐山至宜宾高速公路的对接路段,因跨越涌斯江和岷江,新建了两座桥梁。前几年,境内还修建了成都至贵阳铁路全线重点项目五通岷江特大桥。

桥梁拓展前程,时代刷新记忆。从江河纵横、桥梁众多、波光桥影的美景之中,我们看到了家乡前进的步伐,更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壮丽岁月的辉煌成就。在喜迎新中国70华诞之际,让我们衷心祝福家乡、祝福祖国前程似锦,更加美好!

①2016年7月五通桥区“五通岷江特大桥”建设中的情景缘歌摄影

②五通桥区“泘桥”李江摄影

③五通桥区岷江公路大桥夜景

代志清摄影

新闻推荐

“有困难,就找李书记!”

(上接1版)儿子心中:妈妈总没时间陪他李莉苹到村里时,儿子王一鸣刚上小学一年级。村上的工作千头万绪,李莉苹无暇顾及家里。第...

井研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井研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