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农民范敬超:为川南打造100万亩产业园
范敬超介绍果园建设情况。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有客到访,范敬超把胶鞋换成了皮鞋,只不过鞋面上依旧有着泥印。农村里干活,他早就丢弃了衣着光鲜的要求,这跟退休前出入省直部门办公室、各大会场截然不同。
而除了衣着上的变化,这位退休厅官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已把自己彻底当成了农民中的一员。
2007年,曾担任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等职的范敬超,从四川省政府救灾办主任、农建办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其后,他回到家乡乐山市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种植柑橘。11年时间过去,范敬超种的柑橘从最初的505棵蔓延成5万亩,他彻底没了当官的“面子”,只留下一心为农民的“里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李媛莉卖房子 种橘子退休厅官为农村“找路子”
1月7日,集益乡,进入隆冬的山丘竟是叠翠流金,橙黄橘绿。游走其中,范敬超指点各处,如数家珍:“这片是夹江来的人,承包了1000多亩;这片是峨眉山来的人,承包了4000多亩;那片是仁寿来的人包的……”
他手指的地方,是“春见”“清见”“爱媛38号”等柑橘品种,沉甸甸挂满枝头,绵延5万亩。“我一直想为‘三农’做贡献,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熟识的人都知道,那是“老范”积蓄数十载的信念。2007年,年近60岁的范敬超婉拒组织安排到某正厅级单位当一把手的机会,坚持退休返乡,“要当个农民”。
从养鱼、喂兔子、办鸭场做起,范敬超坚持要找一条现代农业的新路子。邻县种的柑橘“清见”,给了范敬超启发,他引回首批505株苗,开始启动柑橘产业园的梦想。同村的老百姓戴着有色眼镜瞧他,取笑“一个厅官,是舒服日子过久了,找新鲜‘耍’”。朋友也忍不住问他:“你比别人少了几十年的经验,种的柑儿卖给哪个”。家里的人更是忧心忡忡,既怕他折腾身体,也怕他亏本欠债。
确实,梦想兑现得十分艰难。第一道难关是资金,拿出所有积蓄,范敬超只凑得十多万元启动款,果园建起后,就没法扩建了。“发展到100亩,我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再到600亩时,借就难了。”范敬超嘴里,无奈的过往只蜻蜓点水般掠过,“所以又卖了成都的房子,卖了我父亲在乐山的房子。”
如此一来,家庭关系愈发紧张,老伴甚至以离婚“威逼”,不许范敬超再耗在柑橘园。“回农村,贡献‘三农’是我深思熟虑几十年的事。”他用八个字勉励自己: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磨嘴皮 磨脚底5万亩果园惠及万余农民
2010年,首批种下的柑橘树结果成熟。“哇呀,看范敬超栽的柑儿哟,不要说卖了,光是看着都好看得很,安逸得很。”村民一声喊,喊响整个村子对范敬超的优质杂交柑橘的认可。
不过,从认可迈步到支持,村民依然谨小慎微,比如土地流转。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反反复复十多次上门宣讲是常态,范敬超也曾捧着一摞现金气喘吁吁送到村民跟前,求人给挖掘机让道。
无论是当官的“架子”,还是几十年城市生活的“养尊处优”,现在在他身上,乡里乡亲寻不到半点痕迹。“我是农民代表。”范敬超觉得,亲近农民,被农民信任,彼此作用成就了自己的“农民梦”。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有才深以为然,“村民为什么愿意流转土地给他、信任他?因为范敬超做的都被大家看在眼里。”
“他一个退休厅官,城市里的舒服日子不过,要回来当农民,图个啥子?”亲眼瞧了许多年,同村的曾德权有发言权,“真正是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深受影响的曾德权后来便从西藏返乡,跟着范敬超在果园创业。
得到的理解与支持越来越多,柑橘园发展快速,到2012年时已有约2000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鞋底能磨破。”人们不知道,奔波的范敬超心中时刻画着蓝图,他要做的,不是自己种柑橘发财,而是发展产业改变农村面貌。
升级打磨十多年前谋划的思路,范敬超要将打造好的果园出租、出售,通过“业主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建“大园区、小业主”。曾德权成了“租客”,先租200亩,又加租500亩,越做越有劲。在深圳打工的曾广华夫妇也回村里了,不仅租果园种柑橘,还套养跑山鸡、跑山鸭,最近两年每年的收入超过30万元。
来了租客,有了租金,柑橘园的建设与日俱增,截至目前,建成面积已达到5万亩。本地的、外地的“租客”闻讯而来,从五六十亩到五六千亩不等,或租或买下柑橘园,经营挣钱。村民们就地在园子打工,挣工资的同时还有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还有家庭开起农家乐,有经济实力的人跑来打造乡村旅游基地。
来自集益乡政府的统计结果显示,范敬超的创业项目已经惠及上万农民。没“面子”有“里子”村民感叹生活发生了巨变
集益乡幸福村村民曾基生现身说法,总结了这些年农民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除了有工资,有土地租金,建果园修路、引水、引电,让农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2岁的曾基生,现在是村里标准化示范园区管理人员,他说现在的变化“过去想都不敢想”。
离乡的人回家了,农民富起来了,乡村旅游的基础有了,范敬超终于肯说“算是取得阶段性成功”。但是,那些盘旋在耳边的质疑和嘘声,从不曾消失。“他能搞得成功,还不是因为当过官的”“当过官的有面子、有资源,老百姓才做不到哟”……各种声音都听着,范敬超从不回嘴,拿着那些话不断自查自省。“参加工作40多年,我先后在群团、党委、政府任职,几乎没离开过‘三农’,所以我对‘三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这些年办事,面临的困难一样不少。”他说。
村民看得到的,是一个“厅官”变“农民”的窘迫。当初刚嫁接树苗时,范敬超从外地请了18名师傅回来,他们清晨6点钟开工,范敬超就凌晨4点起床给大家煮饭,“烧天然气太贵,就用柴火,一会儿灶下去加火,一会儿上灶铲两下,一顿饭煮完,就灰头土脸了。”范敬超自己也忍不住感慨:“以前家务从不沾手,真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邻居刘明珍记得,有一次范敬超给果树修枝没注意脚下,不小心跌进了身后的粪坑,满身脏臭,她忍不住吼起来:“你何必呢?当真是从将军到奴隶呀。”
村民看不到的,是一个“创客”碰壁时的焦虑。资金最困难时,范敬超一度“揭不开锅”,既要不到政府的资金补助,也无法从银行贷款,无奈之下,他厚着脸皮找当地一个搞工程的村民借了5万。两个月后,直到柑橘卖出回了钱,范敬超才拎着一袋核桃当礼,上门还债。
“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回乡创业受很多优待。但其实,任何一个创业者得到的支持都一样。我最大的优势,可能是更了解国家政策,熟悉政府部门的权责,创业之初能事半功倍。”如今,范敬超觉得柑橘园的发展模式和机制才是永续成长的关键,“我们动员、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力量来参与,带来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共同创业,这才是巨大的力量。”据介绍,目前已有3万亩果园发包给136批次业主。
没有当官的“面子”,剩下做人做事的“里子”,年逾70的范敬超只念着怎样更好地代表农民,为农民办事。目标 建成三条百里产业环线 打造100万亩产业园
其实,范敬超的目标并不是只建好5万亩果园就收手了,现在,他心底“川南100万亩优质杂交柑橘大产业”的目标已经轮廓清晰:“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井研县第一条百里产业环线和乐山市中区的百里产业带,建成10万亩以上的优质杂交柑橘现代果园,带动10万农民收入倍增;“十四五”期间,全面建设井研县三条百里产业环线和乐山市中区的百里产业带,形成40万亩现代果园,带动50万农民收入翻番;“十五五”期间,建成100万亩优质杂交柑橘现代大果业。
新闻推荐
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井研县代表团的代表们认真听取分团审议发言。记者魏玉婷摄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九组的委员们参加分组...
井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井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