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失聪青年开发APP 帮助60多万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华西都市报 2020-10-01 02:03 大字

石城川被评为“广东省自强模范”。

石城川(右二)与他的创业团队。受访者供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昕锋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在打开一扇窗。”

今年3月底,商业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20年度“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来自四川犍为、28岁的石城川入选。2019年,他曾入选2020年度“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

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是,石城川11岁时因病双耳失聪,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2011年以裸分超过重本线41分的佳绩考入暨南大学,现在是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CEO。该公司开发的“音书APP”,已让60余万听障人士“看见”了声音。

9月27日,2020年国际聋人节当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微信对话了身在深圳的石城川。

为让失聪者“看见声音”

放弃高薪辞职创业

对于听障者来说,最大的梦想莫过于能同别人正常交流。石城川介绍,当时了解到最好的情况是恢复听力,但是受科技水平、医疗资源、经济条件的限制,失聪后能够恢复听力的人寥寥无几,“我有个朋友读的会计方面的专业,在校成绩超过平均水平,但毕业之后应聘过不少财务岗,都被以听障为由拒绝了,只能做一些体力活。”

读大二时,在网上第一次看到AR眼镜的石城川,了解到科技能把虚拟图像投射到眼镜上后,便萌生了要将其结合语音识别技术,从而实现听障人士“看见”别人说的话的愿望。

2015年大学毕业后,石城川在广州一家跨国企业任职软件工程师,薪水颇高。然而仅过了半年,石城川便辞职了。“我当时的工作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比较幸运了,待遇也很不错,但我内心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听障群体做一些努力,所以后来我便辞职创业了。”

第一次“看见”别人说话

激动得流下泪水

随后,石城川找到了当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陈国强和彭驷庆,几人一拍即合,开始动手做一个软件和硬件的原型。2016年春节后,“音书”项目正式投入研发,试图利用技术帮助听障人士和普通人更好地交流。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领导的重视,学校邀请他们入驻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创业基地。就这样,石城川正式开始了创业。

2017年1月20日,“音书APP”正式上线。这个软件集成了语音识别功能,听障者可以通过文字“看见”声音,接听语音电话。“只要你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使用。”

石城川感叹道:“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使用‘音书APP’和别人说话聊天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从小到大,我跟别人的沟通都是通过笔谈,对方写一句话,我写一句话。现在,我终于可以\‘看见’对方说什么了。”

已服务60多万人

希望帮助4.6亿听障人士

截至目前,石城川团队为听障人士开发的“音书APP”收获了60多万用户,为国内外听障人士提供了数亿次辅助沟通。如今,通过“音书APP”,听障人士不仅能和健全人进行视频聊天,还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PPT视频。

据了解,近期,石城川团队又设计出了一款产品,让使用者与老年人或听障人士打电话时,可以把手机音量进一步放大,还可以把声音转换成字幕,用大号字体显示在屏幕上,让对方可以边听边看。这样,老年人或听障人士与人通话就不存在障碍了。

石城川说,他的首要目标就是先让中国800万听障人士能和健听人一样沟通、生活,进而服务全世界4.6亿听障人士。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新闻推荐

携手共建美好新家园 犍为县灾后恢复有力有序

■记者张清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书声琅琅再回校园、工业园区复工复产显生机……“8·18”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