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烟火气中复苏

四川日报 2020-03-13 06:13 大字

餐饮小馆复工

老西门干海椒抄手的馅料独特。(门店供图)

位于成都西门的晓友烧卖店,三天来接到的订单。

位于成都西门的晓友烧卖店,老吴正在给客人准备咔饼。

老西门干海椒抄手。(门店供图)

成都西门的晓友烧卖店,乐山咔饼刚刚出炉。

3月11日下午5点,到了晚饭时间,陈记馄饨大王用餐的顾客多了起来。苏老板引导他们错开落座,保持适当距离。

成都市青羊区蜀清路,8成餐饮小馆都已开门营业。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郭静雯摄

每天下午4点,没有顾客的时候,曾孃都会按照社区规定给店里消毒。

3月11日下午,成都青羊区蜀清路,一名顾客测量体温并登记后购买小吃。

闹钟还没响,曾孃就醒了。一看表,还不到7点,比预计时间早了一个小时。吃饱了早饭,她赶忙来到店里。

曾孃经营着一个面馆,在成都西三环清波社区的一处巷子里。附近有十多个住宅小区,不少人都尝过她做的特色生椒牛肉面。受到疫情影响,面馆年前停业后,便迟迟未开。到社区申领健康证,备案,做好店面消毒,3月9日,面馆终于恢复营业,曾孃特意选了一件红色的外套穿上,“图个吉利。”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餐馆。有的是粉面馆,有的是抄手店,有的是深夜路边的烧烤摊……它们寄托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计和梦想,抚慰着人们的味蕾,是一座城市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味道。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在成都街头,一家又一家小餐馆陆续开业,街角、路边,锅里、蒸笼里都冒着热气,城市也在这生活的烟火气里渐渐复苏。

□本报记者 郭静雯

复工第一天

打开门锁,擦去桌上的灰尘,新鲜的蔬菜塞满冰箱,一家又一家小餐馆陆续开业,迎接着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批客人。

6年前,王华和妻子谢召容从乐山犍为来到成都,凭着当地学的烧烤手艺在成都西门开了一家烧烤店。从早上10点忙到第二天凌晨二三点,虽然辛苦,但整条街生意数他们家最好。王华说:“趁着年轻多挣点,给在老家读中学的娃娃攒点钱,以后用得着。”

由于疫情影响,烧烤店关门了一个月,3月5日,是农历新年后烧烤店恢复营业的第一天。

王华走进店,感到有些陌生。客人多的时候,他总是觉得店里又挤又吵。有时候上菜得侧着身,生怕沾着油料的烤串蹭到谁的漂亮衣服上。如今,这里空荡荡的。桌子都码得很整齐,椅子倒摞在桌子上面,服务员暂时还没有回来。200多平方米的店,大声说话时都有回音。

王华来到后厨,检查水龙头、燃气灶。年前他已经把新鲜蔬菜、肉带走了,只剩下一些保质期长的调味料,现在他们需要重新准备。消毒酒精、口罩、洗手液等防护用品是按照社区规定早就备好了的。

上午10点,谢召容到附近的机投菜市场采购。开店第一天只接外卖,预计订单不会多,她计划每样先采买一点儿,看看情况。猪肉最近涨价了,有些菜机投菜市场没有,为了买到更新鲜、便宜、种类齐全的食材,她又骑着电瓶车跑了两家菜市场。

下午2点,谢召容一手拎着一大袋菜回到店里。王华正在给店里消毒。他给谢召容和自己分别测了体温,“36.3摄氏度,36.1摄氏度,正常。”转身登记在社区发来的登记簿上。“每天早晚至少两次,前来点餐的客人和外卖小哥也要登记。”王华说:“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不能怕麻烦。”

洗菜、切菜、穿串,分类摆盘,装进冰箱,两大罐秘制的花椒和辣椒备齐,下午4点,一切准备就绪。王华打开美团外卖,准备接单。

与王华一街之隔,来自福建的苏老板一家也正准备开业。他们在成都经营陈记馄饨大王,已经是5年的老店。与四川的馄饨相比,陈记馄饨口味更加清淡,汤汁鲜美,是福建风味的典型代表。

四五十个碗拿出来全部清洗一遍,厨房的抽油烟机不好用了,苏老板从隔壁借了一架梯子,买了个新的换上。常年采购的菜场送来了苏老板订的货——两袋大米,十斤肉馅和一些青菜,当天他们就正式恢复营业。

订单一天比一天多

来自天南海北的风味在小巷里悄悄升腾,让无法出门的人们得到味蕾的慰藉。随着订单一天比一天多,不少餐馆的业务已经恢复至三四成,大致实现收支平衡。情况远比预想的要好。

馄饨大王开业了,附近的居民闻讯陆续来光顾,有的点上一份馄饨,有的打包一份扬州炒饭,苏老板说,预计5公斤一袋的米2天就能卖完。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好。

曾孃的红外套果然给她带来了好运,开业第一天上午,就有好几个客人光顾。

这边,王华却有点紧张。两天前,他曾跟隔壁的大唐记花椒鱼老板联系过,对方暂时不开门。“主要还是担心没有客人,水电气费、新鲜菜肉,都是成本。”王华决定试一试,经营了6年,他积累了不少老顾客。

1小时,2小时,3小时过去了……手机还没响,王华变得有些焦躁。一会儿出去,一会儿又进来。但凡有路人经过,往店里多瞟两眼,他都赶忙上前招呼,介绍新鲜的五花肉烤串儿。谢召容给他倒了一杯水,劝他莫要着急。

到了8点,“叮”的一声,手机震动——“您有一单新的订单。”

“来喽,来喽。”王华一边招呼谢召容,一边开火,五花肉10串,牛肉10串,土豆、藕片、木耳……不一会儿,后厨就飘来喷香的味道。

半小时后,又来了一单。一直等到半夜2点,夫妻俩才关门睡觉。当天,他们共接了3单,收入近200元。“情况比预想的要好点,虽然跟平时不能比,但能填补点房租。”王华跟谢召容说,“房东计划给我们免两个月房租,明天肯定比今天多,一天要比一天好。”

半个月来,来自天南海北的不少地方特色餐馆也陆续恢复营业。

栾福德的哈尔滨饺子店开在成都市青羊区双新南路,恢复营业后,不少老顾客纷纷赶来“解馋”。栾福德说,北方水饺吃的是馅儿和面皮的筋道,钟水饺吃的是蘸料,各有各的风味。他卖的水饺,用熬制了两三个小时的骨汤代替油,吃起来香而不腻。再配上一碗面汤,肠胃里立刻传来温暖的饱足感。

同样在这条路,老西门干海椒抄手是不少美食APP和自媒体公号推荐的美食榜单的“常驻嘉宾”。店面很小,连后厨、杂物间一起只有30多平方米。品类只一样——抄手。在成都,大大小小的街巷,几乎条条路上都能找到卖抄手的,这家小店却闯出了名堂,成为本地和外地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店”。

开业半个多月以来,老西门干海椒抄手的客人在陆续恢复。3月8日,老板之一马凯宇买了10斤肉,包了700多个抄手都卖完了,目前营业额已经恢复三四成。店里摆着5张对坐的小方桌加一条长桌,满座14人左右,现在马凯宇把堂食客人控制在5人以内,并且引导顾客隔桌就座,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有时中午吃饭的人多,他会建议顾客打包带走,或者自己送餐上门。

温暖客人的胃和心

来餐馆吃饭的客人中有70多岁的老人,有3岁的小孩,有坚守在防疫岗位的医生、民警。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故事,更有很多“有趣味”、有“人情味”的故事不断发生。

老西门干海椒抄手好吃,自然有它的“秘籍”——独特配方的馅料和蘸料。“你以为抄手里面都是猪肉?没那么简单!”马凯宇说,为了使抄手的肉馅香而不腻,吃起来嫩滑有嚼劲,每一个抄手里都搭配了不同部位的猪肉。特色干海椒、麻辣藤椒、秘制辣子鸡等特色蘸料让抄手更添美味。

2月14日,在老顾客们的再三催促和要求下,老西门干海椒抄手店才终于开门营业。四个合伙人还专门拍了一张复工照片,发了朋友圈,纪念小店“重生”的这一天。

开店第二天,他们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午11点左右,一个长相斯文、大约40岁左右的男性顾客走进店里,要了2两干海椒抄手。马凯宇记得他,“他是我们店的常客,是华西医院的医生。”

两人攀谈了起来。“疫情期间,他们虽然没有在发热门诊,但也一直在医院值班,随时准备上一线。”马凯宇说,得知医生还有很多同事在值班、吃饭不方便时,他立刻煮了200多个抄手,跟着这名医生一起打包送了过去。

“我们能够安全地在家,开店,都是因为他们在一线顶着。”马凯宇说,他希望能通过这些自己包的抄手,表达一点心意。原本他们还想把抄手送到武汉,让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尝尝,想了想有许多不便,“还是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一名附近派出所的民警也引起了马凯宇的注意。“他穿着制服,很容易辨认出来。”门店复工以后,这名警察一周至少要来4天,但每次都吃得很急。马凯宇问清楚他工作的派出所的位置后,又煮了一大锅抄手送过去。“他们没时间来吃,我们就送过去。”

一名居住在附近的3岁多的孩子也是店里的常客。马凯宇说,孩子的父母曾经带他来吃抄手,恢复营业第二天他们就来了。“我们家的抄手个头比较大,孩子一口气吃了5个。”

栾福德的哈尔滨饺子店刚恢复营业不久就来了一个“大胃王”。“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听说话像本地口音。”栾福德说,鲜肉馅儿,韭菜馅儿,酸菜馅儿,他把特色的全点了一遍。“一边吃一边说‘好久没吃上了,好吃,好吃’。”最后结账的时候,栾福德算了一下,这名顾客吃了60多个饺子,足足有3斤!这是他开店2年以来遇到的吃得最多的客人。

抓紧时间提升餐饮品质

受疫情影响,有一部分小餐馆面临生存压力,但他们相信,疫情总会过去,提升餐饮品质才是生存的法宝。

3月7日下午2点半,过了午饭时间,送走了客人,栾福德和媳妇才开始吃饭。端着碗的手上不仅有面,还有茧子。“以前在哈尔滨老家种地。”栾福德说,种地不赚钱,考察了多个地方后,他们最终留在了成都。“健康证、营业执照办理、租房都很顺利。”栾福德说,“这座城市对外来创业的人挺友好。”浓浓的东北口音里自带三分幽默,口罩上面是大大的双眼皮,眼角嵌着三条皱纹。

之前生意好的时候,2人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受疫情影响,现在刚刚能收支平衡。年近五十的栾福德说,去年女儿已经上了大学,他打算再干几年就退休了。一家人已经在成都东门买了房子,他们喜欢这里,希望能在这座城市养老。

同在一条街的晓友烧卖店的老板、90后吴友和父母则计划着趁这段时间生意比较清淡,再改进改进自家招牌小吃的口味,等生意好起来以后迎接更多客人。

去年10月,吴友提议在成都开一家餐饮店,租金加装修用去近20万,吴友自己出资了一部分,老两口也“入了股”。“原本这钱是打算给他娶媳妇用的。”老吴说,但他知道,儿子是有想法的人,“他想干出点事业。”作为父母,他们想成全他。

动画风格的菜单,可爱的白色小方格墙砖,这家店凭借年轻的设计和招牌产品——晓友烧卖,很快在大众点评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光华小区快餐热门榜第一名。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老板很喜欢听大家给点意见,并且一直在改进当中。”

没想到,生意刚刚起步,就遇到了疫情。老吴说,恢复营业后由于暂不能堂食,店里的顾客数量锐减,一天往往只能接到几单外卖。3月,眼看房租就要到期了,去年投入的成本还没收回来。1个月1.2万元的房租和水电费让他们倍感压力。老吴看得出儿子的焦虑。

说着,2名客人走进店里,点了一份咔饼,一碗豆腐脑。老吴从蒸笼里夹出一个热气腾腾的咔饼,把刚切好的牛肉伴着新鲜的香菜夹在中间。“我们的牛肉都是买的很好的牛肉,吃过的都说味道正宗。”一向不太善于表达的老吴也向客人主动“推销”起来。

老吴说,儿子打算换一个小点的门面节约成本,他赞同这个想法。“店面小点不要紧,疫情总会过去。只要我们的东西味道巴适,人家愿意来吃,就一定能挺过去。”

新闻推荐

这名辅警在防疫一线病倒一出院又重返岗位

屈罗东住院受访者供图本报讯(记者罗晓玲)2月16日晚上,四川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四分局三大队辅警屈罗东,在疫情防控执...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