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村 农产品触“电”销路畅助农增收业兴旺

乐山日报 2020-01-08 07:14 大字

村民在山上挖红薯刘开全 摄蒸熟的红薯郑玉林在地里帮忙装红薯刘开全 摄村民展示刚挖出的红薯 刘开全 摄■记者赵径文/图

“这个红薯巴适,蒸出来的汁水黏糊糊,掰开里面的肉泛红,看着就有食欲,咬一口,不要太甜哦!”在犍为县大兴镇黄荆村一户农家里,刚出锅的红薯热气腾腾,不一会儿就被大家抢着吃光了。这种受到大家青睐的红薯,是该村引进的红薯新品种“西瓜红”。

黄荆村幅员9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84户12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90人,已于2018年全面脱贫。2019年,该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新品种农作物,积极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有效促进村民增收。

引进红薯新品种

助农增收效益高

隆冬时节,在大兴镇黄荆村十四组的一块山地上,新种的油菜长得格外茂盛,青翠的菜叶上晨露未干,在微风下摇摇欲坠。菜地里两个白色大棚格外显眼,由于温差的原因,棚里全是雾珠,看不清棚里种着啥作物。

记者在黄荆村党支部书记郑玉林的带领下向大棚走去,他将大棚一角掀起,把露出的稻草拨开,一个个红薯便露了出来。

“这片高标准农田是2019年建的,现在种的是油菜,之前种的就是这种红薯。”郑玉林告诉记者,这种红薯是他去年到海南考察后引进的新品种,名叫“西瓜红”。它表皮鲜红,吃起来香、甜、软,又没有丝,很受市场欢迎。

2019年,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黄荆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盘活土地,增加农民收入,夯实脱贫成果,黄荆村结合本地气候和土质,提出了以“党建+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引进红薯新品种,进行成片试种。

“去年我们试种了40亩地,每亩产量在2250公斤左右,产值达45万元。”郑玉林说,试种的成果让大家对种红薯充满了希望,往年村民们种的红薯属于传统品种,一般被用来喂猪、喂鸡,如果有多的拿去市场卖,批发价才2角钱一斤,根本挣不到钱。

记者走进一户村民的家中,柴火灶里已蒸起了红薯,揭开锅盖,香飘满屋。

“这个红薯确实好吃,我打算今年也种些。”60岁的村民李永珍说,她家流转了3亩多地给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费有1000元,加上平时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能挣70元,去年务工费挣了1000多元。她笑着说,“我们年纪大了,在家里种种地,再利用空闲时间到合作社打工,一年还能挣2000多元当零用钱,已经很满意了。”

“今年开春后,我们还要种200亩红薯,并且在我们带动下,周边村子也要一起种红薯。”郑玉林还向记者介绍起一种他儿时吃过的红薯糖,“红薯糖现在很难买到,但我找到一个做红薯糖的老艺人,我打算用新品种红薯开发红薯糖,更好地讲好红薯故事。”

搭建电商平台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2018年4月起,郑玉林担任黄荆村党支部书记。起初,他看着村民们养的跑山鸡、鸭子、鸡蛋品质好却没有销路,感到费解又着急,“那么好的东西怎么就不好卖了。”为了帮助村民的农产品找到销路,他走村入户,挨家挨户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在走访中他得知,很多村民的农产品都拿到镇上集市卖,很多时候价格被商贩压得很低,大家辛辛苦苦种养反而挣不到钱。

为此,郑玉林提出打造“党建+电子商务”模式,成立了以村集体为股东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兴小旺”实现线上销售。“平台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卖点,直接解决了村民销售途径少、运输成本高、销售价格低等问题。”郑玉林告诉记者,电商平台于2018年底试运行阶段,便为黄荆村村民代销黑山羊、粮食猪17头,土鸡800余只,土鸭2000余只,禽蛋2万余枚等,销售额达10余万元。2019年公司发展了村民会员500余户,销售农家散养土鸡2万余只,农家散养鸭3万余只,蛋类10万余枚,黑山羊30余只,销售额达到60余万元。

目前,“兴小旺”电商销售平台已覆盖大兴镇所有村,销售该镇畜禽肉蛋类、红薯等优质农产品。

据郑玉林介绍,公司收购村民的农产品,比如土鸡、土鸭通常比市场价高出1至2元。如今,有了电商平台和村集体作保障,村民的农产品销路不愁了,收入提高了,发展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进一步为黄荆村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新闻推荐

成贵铁路12月16日开通 系四川首条南向快速客运铁路通道

在各级政府部门与铁路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成都至贵阳铁路宜宾西至贵阳段已通过安全评估,国铁集团已正式批复12月16日开通客运...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