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盐街朱家院子

乐山日报 2019-11-24 08:07 大字

屋脊大院内景朱家院子外部■温吉言王建文/图

五通桥花盐街657号院子临街,有长约10米的木板门窗。院子依山而建,前临茫溪河,砖木结构,青瓦板壁,高朗气派。

花盐街的殷实人家

院子进门是一间大屋,上有望板,左右两角是两个砖砌的水烟囱。屋的前面有条宽约两米的14级石阶。石阶两边有木扶手。步上石阶,是左右延伸约20米的甬道。甬道前面和右边是一排房间,房门上有镂空的雕花。站在甬道回头看,是左右两条走廊连接着的戏台。这时才明白,刚才进门看见的望板,原来是戏台的地板。进门穿过房间,是一畦菜地连着的山丘。站在菜地上,可见小青瓦屋脊上那条灰塑,线条流畅,两端飞翘。灰塑中间是一座耸立的精美雕塑,雕塑里是个阳文的行书“福”字。院子有上下两重房屋,房檐间有一条水漕,下雨时,雨水汇到水漕,再经水烟囱排出。

房主叫朱子枨,今年75岁,1984年从黑龙江华南林业局退休回老家居住。听其父介绍,他的曾祖父是从湖北孝感移民来这儿的,当年是靠挑担卖油而生,日积月累攒钱才买下这块地修了房子。其父朱叔卿,当年在金山寺顺和街设“义盛昌”号,有2至3口盐井,15口盐锅,当时还算是个殷实人家。

朱家与郭家的往事

朱子枨说,当年朱家大门外是5米多高的木杆栏子门,进门是花园,两边是太平缸。花园种有黄桷兰、梅花、桂花等,还有不少的奇花异草,环境清静。花园前面是堂屋,供着先人的牌位,是朱家祭祖、家庭聚会、友人叙议之处。堂屋之上是戏台,逢年过节或遇婚丧之事,要请戏班搭台唱戏。院子过去有600多平方米,外面是热闹的花盐街,街边沿茫溪河是吊脚楼。1956年扩路,河边的吊脚搂拆了,朱家的木栅门和花园也被拆,现在只剩120多平方米,住有3家人。

见笔者专注屋内墙上镜框里郭沫若的题字,朱子枨笑着告诉笔者,其母郭洐英(又叫郭琪),是郭沫若大哥郭开文的长女。其母从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经“媒妁之言”与其父朱叔卿成婚,从沙湾嫁到五通桥。朱叔卿上世纪40年代中期病逝,家业全靠母亲经营管理,后来还与士绅一起捐资创办了“犍为县私立民彝小学”(丁佑君烈士的母校)。1964年,郭沫若原配夫人张琼华来五通桥看他们,大家还到丁佑君烈士纪念碑前合影留念。1971年9月,郭洐英写信给郭沫若,替子女求墨宝。年底,他们收到郭沫若寄来的题字,写给朱子枨的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九七一年冬写给子枨郭沫若”。而写给妺妹璧芝的是“艰苦朴素自力更生”。郭洐英于1985年病逝,享年90岁。

2017年12月,朱家院子被市政府公布为“乐山市历史建筑”,一段朱郭两家的往事伴随着大院的保护,再次被人关注。

新闻推荐

为四川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比赛现场。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技能竞赛圆满结束本报讯(记者刘佳文/图)11月14-15日,2019年四川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