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文庙:崇宏壮丽 冠绝西川

四川政协报 2019-11-01 00:33 大字

有人说,每一座文庙都是一座“博物馆”。的确,从建筑、碑刻、雕塑,到礼器、乐器,以及祭祀礼仪、音乐、舞蹈,文庙里的一切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庙,也被称作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等,在中国古代是纪念孔子的祠庙建筑,也是各地举办教育的学校。在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的治所所在地都有文庙,当时全国大约有2000多所文庙,遗存到现在保存较好的还有400多所。

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四川拥有不少极富特色的文庙建筑,最早的可以追溯至唐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在现存的44处四川文庙中,目前有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德阳文庙、富顺文庙、犍为文庙、渠县文庙、资中文庙和名山文庙。

走进一座座堪称建筑珍品的文庙,你不仅会惊叹于古人慢工出细活的高超技艺,更会被古人重德崇文的虔敬之心深深打动。或许,这就是文庙对今人的现实意义,它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视,告诫人们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尊重人才。

“崇宏壮丽”“为全蜀冠”,这是民国《德阳县志》里对德阳文庙的记载。无论从规模、特色还是保存的完整性来看,“德阳文庙甲西川”的说法都有充分的理由。

德阳文庙建于南宋,经过历史上不断的损毁与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的三进四合院落格局。这是一片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落,有古建筑20余处。

站在德阳文庙广场的孔子像前,迎面便是气势恢弘的万仞宫墙。红墙黄瓦,正脊饰行龙8条,加上中堆上的3条,共有11条龙之多。宫墙长29.64米、高9.95米。

德阳文庙的建筑布局严谨,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呈一条中轴线,依次为: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大成门)、礼乐亭、大成殿、启圣殿。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东西庑、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庙北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后花园,这在全国文庙中极为罕见。

当年,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德阳文庙后指出:“德阳文庙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德阳文庙古建筑群的确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棂星门为八柱五间五楼冲天柱式石牌坊,精美的造型和雕工,堪称南方文庙石刻棂星门中的精品;泮池中置三座单跨石拱桥,桥为梯步拱面形,中间桥跨度为14.9米,左右两边桥跨度为13.8米,为其他文庙所少见;“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为砖式重檐枋,这与国内一些文庙的木坊风格不同,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色。

更加与众不同的,是德阳文庙的4座礼乐亭,位于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中轴线两侧,排列在一条线上,内侧两座为双檐六角亭,外侧两座为双檐四方六角亭,造型各异,别具一格,在全国文庙中独一无二。礼乐亭是现在的俗称,原本叫御碑亭。据清道光年间《建学宫记》记载,德阳文庙原本有8座这样的御碑亭。考古专家分析,后来可能因为碑失而成为祭孔时乐队的演奏场所,故约定俗成称为礼乐亭。

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大成殿,是德阳文庙的主体建筑,给人以雄伟、华丽之感。其面阔7间,进深4间,为重檐歇山式屋顶,红墙黄瓦,正脊饰以飞龙,中间置宝顶。殿内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和祭孔祭器、礼器、乐器陈列,其中仅乐器就有编钟、搏钟、编磬、特磬、琴、瑟、箫、笛、埙、鼓、祝(起乐之器)、敌(终乐之器)等。

在清代,每年的仲春、仲秋上旬丁日,这里都会举办大型祭孔活动。1990年以后,德阳文庙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乐舞表演。

富顺文庙:“才子之乡”的图腾

富顺文庙背靠神龟山,面向沱江,默默地守候着有“才子之乡”美誉的富顺老县城。千百年来,众多才华横溢之士,正是起步于富顺文庙这座儒学圣殿。

据统计,明朝时富顺人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了举人474名,而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会试和朝考中,取得进士资格的多达134名,包括“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铎、“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的《富顺文庙》一书记载,到清末废除科举为止,全县共产生了238位进士、807位举人、863位贡生。

科举不再,文庙犹存。当我们探寻眼前这座殿宇巍峨、工艺精湛的古文庙时,绕不开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叫萧永升的富顺人。

明末清初,蜀中大乱数十年,富顺百姓饱受战乱和天灾之苦,生灵涂炭。到清朝统一四川时,全县仅存166户988人。

彼时,建于宋朝的富顺文庙历经沧桑,已残破不堪。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后的第一任富顺知县钱绍隆,重新整修文庙,恢复祭祀和学宫。至清道光中期,文庙虽经多次修修补补,仍然很破败,直到乐善好施的本县巨富萧永升承担起修复文庙的重担。

据1993年版《富顺县志》记载:“萧永升认为文庙关系富顺‘文章风水’,是桑梓教化之所,慨然请由个人捐资重建。当年就原址拆除旧庙,派人赴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取回孔庙图纸,令子侄到雷波县山区运回梁柱巨木,并向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亲自督工修建,共历经四年多的时间,耗资三万二千余串(合银三万六千两)。”

遗憾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富顺文庙被毁严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富顺文庙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维修、翻砌。今天我们所见的富顺文庙,仍然算是“道光版”。

富顺文庙坐北朝南,东西面宽46米、南北纵深150米,从数仞宫墙到敬一亭,三进庭院次第依坡而上,气势不凡。

通过宫墙左右的礼门、义路或两旁的圣域、贤关进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架有3座拱桥的泮池。居中的状元桥是一座九龙镂空石拱桥,立体石刻滚龙匍匐于桥面,甚为壮观。当年,只有蟾宫折桂、鱼跃龙门的佼佼者,才可以从状元桥上走过。

状元桥后是棂星门,由3组石坊、12根顶部刻着滚龙抱柱的冲天石柱联排构成,坊宽22.4米,中间一组石柱高12.8米,为全国文庙之冠。

第二进院落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这里供奉着孔子,两旁配祀的是他的12位著名弟子。大成殿共用大圆木柱50根,原木精雕的梁枋和檐板上,龙凤麟狮、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拜台正面丹陛石两侧的龙头,口中含珠,龙爪里也抓着球珠。丹陛石宽4米、高3米,是三层镂空的九龙石浮雕,踏道也是九级,数字“九”暗含其等级是最高的。

第三进院落的崇圣祠后侧堡坎上,有一座敬一亭,里面保存着全国文庙里年代最久的孔子阴刻像石碑。据记载,这像是唐代著名画家、“画圣”吴道子所绘,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翻刻而成,是珍贵的文物。

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1986年翻修崇圣祠屋面时,在正脊梁三重琉璃亭塔式宝鼎中,发现的一尊造型生动的黄色琉璃男性裸俑陶像,其面带微笑,右手指天,左手向地,身穿肚兜,下身赤裸。在礼教森严的孔庙里,怎么藏着一尊貌似有辱斯文的塑像?居然还高高在上?30多年来,各种假说、解读层出不穷,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富顺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建筑珍品。”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这样评价。

名山文庙:庙在校内 庙校合一

雅安市名山区,以蒙顶山闻名。名山城区内还有一座苍翠山峦与蒙顶山遥遥相望,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月华山。名山中学就修建在月华山顶。学生们每天上学,得先登上100多级的台阶,更有特色的是,进校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文庙。这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山文庙,它也是全国现存少有的庙在校内、庙校合一的建筑群。

据《名山县志》记载,名山文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包括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庑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遗憾的是,万仞宫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如今,棂星门成了名山文庙的入口。

名山文庙建筑群不仅规模大,还极具艺术研究价值。文庙内随处可见浮雕,就连每一根立柱下的柱墩子上,都刻满了图案。四柱三间牌坊式的棂星门上,挺立着4座寓意吉祥的石雕神兽,分别为吉象、金狮、麒麟、灵蟾。穿过此门,是4座并列于泮池之上的三孔长拱桥,每座桥的两侧扶栏上都伏卧着长长的石龙。桥对面,是由两排雕花厢房环绕的一个院落,名山文庙的主建筑大成殿就在里面。再往后,便是崇圣祠。高达13米的大成殿前,有一块硕大方正的浮雕石板(丹陛石)镶嵌在阶梯上。石板四边都刻有图案,石板中心原本有浮雕蟠龙,现在已难以辨认。

站在月华山巅,置身于这座古文庙,周围古木参天,云雾缭绕,遥望背后的西南群山,不得不为古人“尊贤”“崇文”的虔诚所感动。

□本报记者 唐召怡 刘奕锋

渠县文庙:依山取势 巍峨庄严

在渠县县城石子岗山南侧,有一组依山取势的建筑,红砖黄瓦、挑角飞檐,呈阶梯状向上排列,巍峨庄严——这就是渠县文庙。红色照壁上,镌刻着“宫墙万仞”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御书字迹。

建于宋代嘉定年间的渠县文庙,几经迁址,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被农民军焚毁。现存文庙是从清康熙四年至道光元年,历时近200年修复而成,为三进四合院院落式结构。逐级向上的文庙建筑群落,令人产生肃穆、威严、虔敬之感。

被称作“蜀中牌坊之首”的棂星门,是渠县文庙的最大亮点。其为罕见的六柱五间式石牌坊建筑,面阔14.57米,中柱高11.30米,边柱高8.75米。民国《渠县志·礼俗志》里记载,其“拣选石材美而巨,雕镂尤绝”,为川内其他地方所罕见。棂星门的石质构件全用榫卯衔接,至今基本完好。

渠县文庙棂星门不仅体量大,而且雕刻精美。六根冲天方柱,除柱身及石枋外,其他地方均施以雕刻,多运用透雕。柱头置圆雕昂首蟠龙,柱两侧抱鼓石满雕汉纹、夔龙、蝙蝠等图案,题材丰富,如“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祥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跃龙门”等,且雕工精湛。

资中文庙:奇特“三绝”全国罕见

资中文庙是四川省现存文庙里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坐南朝北,布局严谨,小巧而精致。

资中文庙有“三绝”,全国罕见。

一是照壁。资中文庙的照壁长19.5米、高6米,其间镶嵌着七孔直径1.7米的圆形镂空雕塑,不同的图案组成一幅寓意古时士子刻苦学习、鱼跃龙门的连续画卷。“云海波涛”“蟹虾鱼龙”“水宫龙府”“坊塔石树”“鹰翔鱼跃”“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精美别致,栩栩如生。

二是孔子站像。全国文庙中有孔子雕像的很少,且大多为坐像。而资中文庙始建时供奉的却是一尊孔子石刻站像。据载,清朝迁建时,其被改为坐姿,“文革”中被毁,后又泥塑一尊孔子坐像,直到1999才复原了最初的站像。

为何唯独资中文庙的孔子是站像呢?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入周学礼”期间,曾经“问乐于苌弘”。苌弘是资中人,故倡导“尊师重教”的孔子在老师的故乡,为表恭敬依然站着并不落座。

三是孔子牌位。明嘉靖八年(1529年),朝廷赐封孔子为“至圣先师”,诏令全国文庙制作孔子牌位,并规定了牌位的统一尺寸标准。现存资中文庙的孔子牌位,制作于明嘉靖九年,却比其他文庙的孔子牌位大了许多,而且“九龙蟠绕,金底黑字”,十分独特。其四周镂空雕刻了九龙二凤,饰以花瓣、海涛等图案,构思精巧,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华第一牌位”。

大成殿殿堂上的10块匾额,也来头不小。居中的一块是康熙题写的“万世师表”,下面一块是雍正题写的“生民未有”,第三块是乾隆书写的“与天地参”。余下依次是嘉庆题写的“圣集大成”,道光题写的“圣协时中”,咸丰题写的“德齐帱载”,同治题写的“圣神天纵”,光绪题写的“斯文在兹”等。

犍为文庙:飞角三重檐独一无二

坐落在犍为县城玉津镇南街的犍为文庙,建于宋真宗祥符年间,重建于明洪武四年。史料记载,犍为文庙最初是建在该县的清溪镇,之后共经历了三建三迁、十二次大修。

从空中俯瞰,犍为文庙建筑布局为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凸”字形,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启圣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建筑左右对称布局。文庙的东南侧,则是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

犍为文庙能在百年风雨、历次战火中屡毁屡建,这和当地发达的盐业不无关系。自汉代产盐开始,犍为一直是蜀中的重要产盐区,因此有了“金犍为”的别称。当地兴建文庙,容易筹集到巨资,也就能请上等工匠、用上等材料。

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方面,犍为文庙除了带有明显的四川地方特色外,还采用潮汕地区常见的、极具装饰效果的嵌瓷工艺,装饰的部位主要是在屋脊。大成门屋面“天开文运”匾下的飞角三重檐建筑形式,在全国众多文庙中独一无二,受到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大成殿内的柱础,共有四组不同的图案,雕刻极为精美,而且全部采用整块铁石镂空凿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成殿前的广场上,有一处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平台,称为拜台。其三面由高约一米的石栏围护,每一块石板的正背两面都雕刻着由4只蝙蝠围着的一个镂空“寿”字,寓意“福寿”。石板上共雕刻有160只蝙蝠,但每只蝙蝠的形态各不相同。20根方形石柱上,也雕刻着20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1943年春,犍为县立初级中学迁回城内,女生部迁入文庙,随后犍为文庙就一直被当作学校使用。大成门、大成殿、东庑、西庑组成的四合院是学校礼堂和下雨时上体育课的地方。东庑、西庑被当作补习班教室使用,室内上方则用木板隔出来当宿舍。1996年,犍为文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犍为第一中学(原犍为县立初级中学)搬出文庙。

因为不被重视,犍为文庙的建筑和设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98年至2003年,犍为县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全面维修文庙,并完成孔子、十二哲、七十二先贤先儒等塑像。

如今,犍为文庙已成为该县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举行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今年9月28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孔子诞辰2570周年,大型儒家文旅实景剧《儒在犍为·大成礼赞》在犍为文庙进行了首演。

蜀中文庙

流淌千年的文脉和历史遗留的“博物馆”

新闻推荐

九九重阳节 情满敬老院

本报讯(文伯宣)10月3日,在犍为县罗城敬老院里,“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联欢慰问活动热闹举行。慰问人员中,有一群来自“...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