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风俗史天道即无为

三江都市报 2019-07-22 07:49 大字

《寻找》:张贵清/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李康云  文/图

作家张贵清是犍为县人民医院的中医师,同时,又是一名中国作协的资深会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生存姿态。他那双经常为病人把脉的手,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经意间也用到了中医切脉的手法。前不久在乐山见面握手聊天儿,我试过他的手劲,那力量远超我的目测,很有力,时而如箍、时而若无,收放自如。问题是,写了很多年诗歌、散文的张贵清,他初次写作长篇小说的手,触碰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庞大体量。据作家介绍,近6年多来,每天白天去医院给病人切脉处方,晚餐后用5-6小时手书写作,仅打印费就花掉了8000元。白天妙手回春,晚上勤于笔耕,匍匐民间,他敢于对大时代变迁历史“望、闻、问、切”,在《寻找》主人公吴为几十年不知疲倦折腾的“动脉”上,硬是切出了一部当代中国变迁的风俗史,103万字的鸿篇巨制,似乎是在寻找普世良方。

《寻找》讲述川南古郡县农民娃儿吴为从出生到歧路少年、中青年游走天下、历经商海、文坛沧桑,最终回归故里本真,成为著名中医师、著名作家的故事。吴为不知疲倦的折腾史,不惧坎坷、不畏世俗,初心、感恩是他的本色,本真续命梦想的芳华是他的成色,文人精神彰显是他的力量,他天南海北一路串联的100多个相关人物,亦真亦幻,在写实与虚构之间,他的性格命运史,一路见证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变革的疼痛和欢愉、沉寂与狂欢,不经意间建构了一部新中国当代人的精神风俗史。

作家对于时代的书写,我很赞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作家梁鸿的观点,即“作家要把时代的褶皱打开,把被遮蔽的东西呈现出来。”《寻找》打开的时代褶皱,既是铁山下、船城旁的碗儿塘,更是碗儿塘那面具有象征意义的镜子所照见的种种影像。而张贵清通过各色人物所呈现、表现的东西更有意味。

依我拙见,所谓小说创作的通透,应该是作家贯穿始终的一种境界。作家与现实的关系,既应该有类似与亲密爱人爱入骨髓、肌肤相亲、灵魂相融、血脉贲张、激情燃烧的生命交媾的感觉,而更多的时候还需要距离、疏离、仰视与俯瞰,或如鸳鸯戏水、或如鹰视狼顾,既可跳脱、又可灵魂相依。作家、生活、文学的再造世界,如掌心盈盈一握、如掌心金石雕刻,掌心即宇宙,可以放飞,可以安放,绝不亵玩、无极至尊、举重若轻,闪转腾挪间,衣袂清唱时,那便是一种小说叙事的通透之欢了,而且,无论哪种叙事风格,通透的叙事美学,是小说家们终成大家的秘境可能。

新闻推荐

凝心聚力护好嘉州蓝天碧水净土 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齐向东

■记者张清自乐山市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将创卫工作与生态环境工作同步推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稳步持...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