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西昌美食 “ 路”公交沿线的本土美食
25路公交车,它始发于马道镇机务段,终点站为月城广场,早上的首发车在06:00出车,晚上的收班车为09:00,在这长达13公里的线路上,25路公交共有24个站点。
25路公交车,陪记者度过了小学、中学、大学及参加工作后的很多时光,当然,这陪伴现在仍在继续。在记忆中,从90年代到现在,从镇里“进城”的这趟公交总是热闹非凡,人很多很挤,路也很远很长,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大约需要1个小时,沿途有城镇、有乡村,有山峦、有河流,一路看点,也算丰富,各处吃食,千秋不同。
总体来看,25路公交所经过的24个站点,可分为西昌市区、袁家山地区、马道镇地区三大片,作为一个资深老乘客,自然也对这条线路上的各色美食有个大致了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三处集地域特色、价格亲民、还很美味于一身的地方美食,推荐给大家。
食物不仅是解决温饱的物质能量,在某种意义上,食物更是承载着记忆片段和情感符号的精神链接。近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悦食中国》、《一城一味》以及《日食记》等等美食节目,成功地将中国美食文化的精髓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大凉山各地毫不匮乏美食文化,凉山州府西昌更是让这些美食文化落地生根,并繁衍出了极具西昌特色的美食文化。这些美食文化有的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而更多的却待字闺中,深藏在西昌的大街小巷。
习惯了每次吃饭开车或打车,你有多久没有坐着公交车去寻找美食了?在公交车上颠簸,看着窗外街道向后倒退,前方目的地就是美食,这种感觉是多么惬意。
《西昌都市报》美食栏目,陆续推出《西昌公交美食》系列报道,邀您一起坐着公交去尝遍西昌的美食。
马道美食代表
(葱油酥饼)
马道镇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试点小集镇,作为全州传统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和原西昌铁路分局所在地,马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经走在全市乡镇的前列,来自全川,甚至全国的朋友们都在这里汇集,包容、多元,是马道居民的内在文化特点之一。
马道的特色美食有不少,不过一定要从中选一样的话,相信不少当地人会为你推荐马道葱油酥饼,这也是众多马道居民走亲访友、馈赠送礼的佳品。
在马到镇25公交车起点站——机务段,有一家坐落于街角的不起眼小店,叫久久糕点房,并不繁荣的路段,窄窄的门面,朴素的装修,看起来是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糕点店,但当你尝过店老板杨顺军亲自烘焙的招牌美食——马道葱油酥饼以后,你一定会永远记住这里的。
“在市面上诸多口味的糕点中,葱油味的点心自成一格,很有我们四川特色,”马道葱油酥饼创始人、久久糕点房店主杨顺军介绍,自己所做的葱油饼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不仅因为每一样原材料都是选用的上等食材,而且制作流程考究,是自己的独门秘方。
站在店口,可以看到店内一张大方桌上摆放的葱油酥饼密密麻麻,堆成了小山,起码是好几百封,而这也仅仅是店内一天的销量。
将一块葱油酥饼捏于手上,隐隐有油于多层的酥皮间浸出,葱香浓郁诱人,咬进嘴里,酥香可口,有葱香而不见葱花,显得甚是佳妙。
杨顺军介绍,自己本是乐山犍为人,1997年下岗后,才开始做起了个体户,制作以葱油酥饼为主打的各类点心,而自己制作葱油酥饼的手艺,是跟自己父亲学习的,所以,马道葱油酥饼也算是杨家的一门祖传手艺。经过杨顺军20来年的摸索、创新,目前店里的酥饼已发展为葱油、豆沙、肉味、香芋、绿豆五种口味,配方不同,风味也各有千秋。
“这种酥脆型的鱼皮花生,也是我的独家秘方,别处都没有的,”杨顺军店内糕点的成列,种类并不算多,但每一类点心的备货,都很足,可见其走的是“优质精准”路线,根据他的建议,记者品尝了他刚刚出锅的鱼皮花生,确实是脆香可口,而又软酥易嚼,其也备受诸多酒友的喜爱。
25路公交车的车轮“咕噜咕噜”一路向前,翻过大山坡,就进入了袁家山片区了。
袁家山的标签很多,烟厂、大车修理、二手车买卖、钢材市场等,但“秦哥烧烤”几个字眼,也一定有资格作为袁家山片区的区域名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乘客们只需要在“袁家山小学”站下车,步行至不多远的袁家山村委,就能到达秦哥烧烤。而从去年年底,秦哥烧烤已经搬至袁家山金色极地小区斜对面了,同样就在路边,醒目易寻。
“秦哥一般指的是我爸爸,大家这么认可这烧烤店的招牌,也是靠他一串牛肉一串牛肉地烤出来的,”秦哥烧烤店现负责人崔智鸿(跟爷爷姓)介绍,自己一家来自西溪乡,虽说全家都是汉族,但打小周围邻居却以回族居多,崔智鸿回忆,打记事起,父亲在烹饪方面就有其所长,特别是在烹饪牛羊肉上,即结合了回族的特色、又融合了汉族的传统,深受各路食客的一致喜爱。
“恩恩,差不多可以开杀了,一会儿直接给我送过来就行了,”下午四点三十分,崔智鸿一面和工人紧张地串着肉串,做着营业前的准备工作,一面有序地通过电话把控时间,协调着屠宰师傅对小猪儿进行屠宰。这时候距离烧烤店营业,还剩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第一是新鲜,烤的小猪儿肉都是现杀的、第二是简单,我们只放盐巴、味精、海角、花椒这样的简单佐料”。非常令人意外,秦哥烧烤融合回族、汉族方法后的烹饪技巧,不是繁琐复杂的加工工序,反而是去繁化简后的本源回归,以最简单的佐料,衬托出上好食材的鲜美。
“有些新来的朋友可能会催菜,不过老顾客都会耐心等待,慢工出细活嘛”。和正在西昌大行其道的火盆烧烤不同,秦哥烧烤所采用的,还是较为悠久的串烧烤法。崔智鸿介绍,正是因为秦哥烧烤的佐料简单,要极致地体现出食材的鲜美,对烧烤师傅的要求很高,在码料、时间、火候、翻菜频率等方面,都有诸多讲究,一时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烤出来东西的口味,大相径庭。
下午6点,秦哥烧烤正式营业,通红的碳火上肉串滋滋地冒着热油,不少好吃嘴,已经提前预约订好菜品,并在赶来的路上了。据悉,每天秦哥烧烤的客流都在60桌300人以上,如果你同往的小伙伴较多,最好是提前预订哦。
手掌上的平民美食
(骆大姐手摊凉粉)
25路公交车进入市区,穿过长安路,便到达了它的终点站,月城广场。月城广场上当然没有美食,但其周边,美食可不少,记者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样充满我们西昌地域特色的草根美食——骆大姐手摊凉粉。
记得有一年,记者从大巷口路过,当经过大巷口街42号时,发现不少人聚集围拢于巷口,本以为有什么稀奇热闹事,走进一看,原来是在排队买凉粉,还是最原始的凉粉吃法,手摊凉粉。只见一阿姨将大块的凉粉置于左掌上(食品塑料袋摊着),右手拿着佐料勺在一系列佐料盆间翻飞,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自然大气,挥毫泼墨间,一份手摊凉粉就做好了。糯黄的凉粉上,辣椒、花生、芝麻等佐料肆意浸润,伴随着诱人香味,让人食欲大开。
别看这小小的一份凉粉貌似不多,但骆大姐一天要卖出20多盆,在记者采访的2个多小时里,骆大姐的摊位前,大部分时间都有客人处于排队状态。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我的经营理念就是薄利多销,为客人着想,能吃多少就买多少,不压人,不浪费,”据了解,因风味独到,价格亲民,吃法特色,骆大姐手摊凉粉的食客可谓是形形色色,去年年底,一个长期在缅甸生活的客人临行前,还特意来骆大姐这里买了几份凉粉带走,说是去了国外,最怀念的还是这份手摊凉粉的味道。
“上个月,有个90多岁的老大爷,也特意过来吃,”骆大姐手摊凉粉究竟有多火呢,在“百度”里输入“手摊凉粉”,首页的7条推荐链接里,居然有2条就是网友拍摄的骆大姐的工作视频或工作照。
骆大姐说,去年曾有食客告诉自己,自己“打凉粉”的视频被网友传到日本网站上,引起了一片网友的热议,光点击量就有数十万,但自己并不知道真假。
“我们这么多年实践总结出来,凉粉中,米凉粉是最经典,最好吃的,”骆大姐介绍,过去自己也尝试同时卖一些别的食材做的凉粉,但归根来讲,最好吃,食客也最认可的还是米凉粉,自己现在的目标就是把这一味美食做精、做好。
新闻推荐
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乐山市重大项目环评取得“开门红”
本报讯(记者张清)昨(28)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通报市生态环境局服务全市“挂图作战”重大项目审批工作开展情况...
犍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犍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