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滩河,蜿蜒流淌,滔滔不绝,滋润着响滩村这片土地,响滩村因响滩河而得名,有6个村民小组287户农家862人,勤劳朴实的村民们用双手建设家园,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 李玉霞
“45亩土地即将被流转,29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我们村将要再建一个蚕桑产业园区,村民又多了务工的机会,为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加上这个产业园区,我们村共计流转土地约550亩,土地流转直接受益贫困户15户,每户年增加土地流转收入约750元……”10月24日,在犍为县玉屏乡响滩村,说起产业发展,该村副主任余德田滔滔不绝。
响滩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村集体经济“脱空”,拉开了乡村振兴序幕,整个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渠道探索发展产业
“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我每月能分到33.9元,我非常高兴。我们村肯定以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响滩村四组村民段光成高兴地说。
响滩村积极响应村级集体经济脱空工作布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外承包山坪塘,对外租赁村级固定资产,以“保底收益+分红”的形式,投资入股合作社发展凤凰李种植,投资入股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等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已取得 29233元收入,集体经济人均收入33.91元。
土地流转促农民增收
“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不用外出务工,就在产业园区帮忙除草,每天能挣60元。采摘小米椒每斤8毛钱,离屋又近,可以照顾老人和娃儿,我很满足。”响滩村四组村民王万彩说。
响滩村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展开宣传,在引入业主的同时强化土地流转政策宣讲。在村“两委”带领下,响滩村村民向业主累计流转土地550亩,用于种植优质凤凰李、蚕桑、柑橘,利用土地的间隙,种植小米椒、花生等作物。
产业园采用“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保底收益+分红”的形式,打造“贫困户产业园”。产业园以合作社为实施主体,村“两委”协助管理,贫困户参与监督。村集体每年获得资产收益扶贫资金8%的固定收益,同时在产业园获取利润后,按照合作社20%、村集体30%、贫困户50%的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配。
该村通过业主投资、农户投劳的形式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就业,解决贫困户、临界困难户及当地群众就地务工60多人,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上。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以前这条路太烂了,下雨天骑车都要打滑。交通很不方便,发展的机会也就少了,根本没有商家来我们这里考察,这些产业都是路修好了才发展起来的。”响滩村四组村民段中旭说道。
该村通过争取资金、村民自筹等形式,建设村级道路19.4公里,顺利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工作,通组道路硬化率达到90%,贫困户入户路硬化率达95%。在积极解决出行问题的同时,村集体持续加大山坪塘、蓄水池、产业路、囤水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完成山坪塘整治5口,新建蓄水池8口,产业路2.5公里。
基础设施改善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力地提升了村民的发展信心。
乡村文明美丽宜居
“我们村建设得好哦,比较漂亮。吃了晚饭我一般要出来走哈,在坝子头和乡亲们摆龙门阵,看他们跳坝坝舞。”响滩村一组村民王德英说。
近年来,响滩村整合自身资源,充分运用文化院坝打造、美丽新村项目、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资金,累计投资近40万元,打造1200平方米文化院坝、650平方米办公楼,进一步扩充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及“农民夜校”等活动场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便捷,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精神氛围,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青山绿水小洋楼,柑橘蚕桑合作社……如诗如画般的响滩村焕发生机。
“乡村振兴是民之所向。以产业发展为基石,助推乡村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是我们的责任。”余德田说。
新闻推荐
沙龙现场■黎民朱河文/图随着城市发展,乐山大城南区域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大城南区域的成熟离不开越发完善的城市...
犍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犍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