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民素养”是如何养成的?
孩子们体验拜师礼仪 学校供图10月24日,乐师附小迎来了市级课题《城镇小学生公民素养培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并积极整合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阵地,同时鼓励各班参与校外实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小公民素养”。
走出课堂,拓展见识
10月19日,该校二(4)班的孩子们走进犍为文庙,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感受国学魅力”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文庙,了解文庙的历史和价值。
孩子们还穿上传统汉服,仪态端庄,动作儒雅地随着司仪体验古代拜师全过程。“尊师有礼,礼传天下”,从“赠送六礼束脩”到“鸣谢恩师”,孩子们认真感受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现场老师还向学生授予葱(聪颖之意)和芹菜(勤奋之意)等,鼓励孩子们勤奋好学。
在“明灯启智”环节,孩子们学古人装扮灯笼。大家积极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画图,也真切地领悟到了“明灯启智”要靠勤奋和努力才能实现愿望的深刻道理。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还开展了“我们是最棒的班级”团队拓展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团结的力量。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奠定道德根基,增强诵读国学的语言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该班负责人说,活动能健全孩子们的人格。
走上街头,挑战自我
熟悉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没有父母和师长,没有物资储备,只有1元钱和同行的小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当天的午餐费,还要用剩余的资金来完成规定任务。你,能行吗?该校五(2)班的孩子们就做到了。近日,该班30名孩子在老师指导下,组建了5个团队进行了“1元城市生存挑战”活动。
为了赚钱完成任务,孩子们有的到批发市场进货,有的到餐厅打工,有的到街头卖花……大家都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路人的冷漠和拒绝,让初次上岗的小推销员压力山大;商家的斤斤计较,让生涩的小采购员不停地打腹稿计算成本;老板的不信任,让第一次找工作的小打工仔们慌了手脚;算错账目让团队受损,小会计内疚不已;目标与方法不对让团队进展缓慢,小队长受到队员埋怨……紧张、失落、挫败、苦恼,各种情绪磨砺着孩子们的意志,但大家无一人轻言放弃。
一个上午过去了,每个团队手中资金都不再是最初的1元钱,孩子们的努力有了收获。在午饭时间,孩子们第一次计较起了午餐的价格,一个面包、一碗面条、一份冒菜……这些普通的食物在当日都拥有了特殊的意义。接着,孩子们还凭借自己的努力挣钱为3名环卫工人送上一瓶矿泉水,并为父母准备一份小礼物。
该班负责人说,“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劳动辛苦、生活不易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同时也让大家学会感恩,学会合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成长机会。”
“在校园内,我们还有‘手拉手’活动、数学周活动、班干部竞选活动等德育主题活动,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都指向学生的公民素养提升。”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4年来,学校每年都在召开“公民素养”相关话题的“班主任研讨会”“公民素养课程展示会”等,并编写了1至6年级的公民素养校本教材、新生教育手册,开办了学生美德银行等。
记者 张力
新闻推荐
标准化茶园,托起农民的致富梦。资料图片犍为“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路网贯通城乡,环绕绿水青山,贯穿田野阡陌。四通八达...
犍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犍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