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汉代的生活来一场邂逅
秦帝国建立后,僰道随着巴蜀二郡纳入中央王朝版图。李冰疏通了岷江道,秦王朝虽然只有15年,为了控制夜郎、滇地设立的郡县,及时开拓西南边疆。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修筑了僰道为起点的五尺道。
这条道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威宁、鲁甸、宣威等县,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西汉中期,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和秦始皇开发西南边疆一样,依僰道为战略要地。在五尺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修建,把五尺道通到滇池地区,并新修了南夷道。在筑路的同时,建元六年(签135年),汉武帝设立犍为郡。僰道城成为南通滇黔、东下吴楚的水陆要冲,成为交通枢纽之地。
汉代建立之初,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国家统一的局面,为商人往来四方、调济余缺、沟通有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商业开始繁荣,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马帮商队通过五尺道来到宜宾,带来了当时流通的钱币和铸钱技术,也带动宜宾地方货币经济的发展。
随着宜宾汉代墓葬越来越多的发现和发掘,出土实物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为我们了解汉时僰道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汉代人普遍信奉灵魂不灭,他们“事死如事生”,形成厚葬习俗,墓葬成了世间生活的真实缩影和生前拥有财富的形象写照。他们相信,人死后,去到一个差不多同样的世界。因此,他们带上了在这个世界能够带走的一切:日常用具,碗、盏、罐、釜、镬一样不缺,此世养过的鸡、鸭、狗、马一样不少。为庄园劳作的长工、照顾一家生活的仆人,更是成群地跟在他身边,保持着此世的形象去到彼岸继续为他服务。同时带去的,还有他们对财富的世俗追求,宜宾汉墓中曾出土一棵青铜树,青铜铸就的叶片上有各式各样的钱币图像,民间称其为“摇钱树”。
宜宾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各式陶俑更是可以直接推知汉代人的生活。汉随葬俑质地多样,陶质最多,有士兵、仪仗、仆侍、乐舞、杂技等不同种类。
宜宾博物院馆藏的汉代陶俑种类繁多、形态各样、生动鲜活。比如,乐舞百戏俑颇具时代特色,他们或长袖善舞,或戏耍杂技;又如,抚琴俑和听琴俑,或抚琴而歌,或知音聆听。
怎样的世间生活才有这样的作品?淳朴安乐、歌舞升平,陶俑之态,谱写了汉代宜宾的市井之乐。
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以佃佣关系为主,庄园经济盛行,地主家有大量的佣人,分别从事不同的劳务。
出土众多的汉代陶俑正是庄园经济的重要物证。这些汉代俑简直就是把活生活的生活摆在你面前。庄园里有专业从事农业的劳作俑,如执锸俑、飏扇俑、执锄俑等。执锸俑头戴笠帽,身着窄袖短裳,短裳至膝,裳内着裤,脚穿草鞋,左手持箕,右手持锸;飏扇俑头束总角偏左,身着左衽上衣,下穿至膝短裤,双手持一对飏扇。有从事家务的劳作俑,如庖厨俑、提罐俑、侍俑、持便面俑、持镜俑等。提罐俑女子头梳高髻,身着圆领长袍,双手各提一罐,看上去有点吃力。侍俑头戴平巾帻,身着圆领右衽短袖长裳,裳过膝部,作弓腰状。
庄园内的生活一目了然,我们大概也能推知庄园主生活。看看他养尊处优到了什么地步:耕种稼穑有人操劳,穿衣吃饭梳头洗脸都有人伺候着。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无数的为庄园主劳作、伺候庄园主一家生活的劳动者,他们有着怎样的家庭条件,他们住在哪里?他们劳动时间、强度如何,他们的劳动能不能换来一家的温饱?市井欢乐,又能否为众人分享?
新闻推荐
启动仪式上,学生们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横幅上签名。本报讯(焦露文/图)“我承诺,模范遵守文明市民守则,尊重社会公德,遵守职...
犍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犍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