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研学游千年纸乡这样出圈
旅游环线成了网红打卡路。 马村镇供图
大千纸故里手工造纸车间。本报记者 罗敏 摄
马村镇新建的民宿。马村镇供图
《新风拂文旅 IP在哪里》
□本报记者 罗敏
文旅坐标
“中国书画纸之乡”夹江县马村镇
文旅IP
挖掘千年纸乡文化,打造古法造纸研学旅行
文旅成效
旅游环线成了网红打卡路,仅石堰村去年助农增收100余万元
每到节假日,“中国书画纸之乡”夹江县的马村镇异常热闹。书画爱好者、莘莘学子、外地游客纷纷到访参观手工造纸生产车间,体验竹帘抄捞纸张,在领略古法造纸的风采中吸收千年文化的营养。“今年5月份后,我们陆续接待了近两万游客。”大千纸坊第四代传承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石利平告诉记者,今年10月21日,2020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上,夹江更是因古法造纸研学旅行线路吸睛多国“大咖”前来考察。
近来,研学游成为各地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的 新 热 点 和 增 长点 。 马 村 这 座 曾 经 沉静低调的传统古镇,何以 凭 研 学 游 吸 引 世 界目 光 ? 在 乡 村 振 兴 的背景下,又如何借千年纸 乡 的 文 化 和 品 牌 背书,推动一度趋于没落的手工造纸涅槃重生?12 月 15 日,记者探访马村镇,这里山黛水绿,竹林遍生,临水游览步道初具雏形,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与旅游“不沾边”的杂、乱村镇。
核心动能 千年纸文化化作根与魂
沿着马村镇石堰村蜿蜒的村道拾阶而上,行至尽头,便是研学旅游线路上的重要一站——大千纸坊。“抗战时期,宣纸非常紧缺,国画大师张大千听闻我曾祖父是出名的造纸大户,便住进我们家一起研究改良夹江纸。”石利平介绍,改良后的夹江纸拉力增强,书画皆宜,被张大千称为可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之二宝”,原寓居之处后被命名为大千纸坊。
在造纸坊,只见工人两手握住竹帘,放进浸泡纸纤维的缸槽,来回晃动后,一层纤维就上了帘。“一张纸从取料到制成,要历时大半年。”石利平说,夹江手工造纸保留了“蔡侯”造纸技术,按照古时的72道工序制作,纸有韧性,洁白细腻。
据史志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康乾时期被钦定为“贡纸”和“文闱卷纸”。马村镇作为夹江传统书画纸重要产地,数百年前,仅石堰村就有上百家造纸坊。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的纸文化和沿袭下来的造纸传统,让夹江纸产业枝繁叶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纸产品品种达250余种,年产量达16万余吨,年综合产值50亿元,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工业纸产业的发展壮大,手工造纸日渐凋敝。“现在村上还坚持手工造纸的只有 10 余家。”在石利平看来,千年纸乡手工造纸要是绝迹了,就等于失了根与魂。
手工纸除了本身的书写属性,其衍生的纸文 化 成 了 当 下“ 石 利平”们复兴夹江手工纸的关键一招,也是该镇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动能。
涅槃重生开发研学游激活古村落
今年10月15日,夹江大千纸故里研学基地正式开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基地祭拜造纸先师蔡伦、观看竹麻号子表演、学习抄捞纸张、体验夹江年画制作等。“开馆到现在接待游客四五千人,单日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人。”该基地负责人、四川自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祥兵介绍。
在体验中心,墙上挂着的一组小纸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组纸帘共有12个,印有十二生肖。王祥兵说:“这是给参观者体验的,选择属相抄纸,增加趣味性,送给家人、朋友,可以说是一张有温度的纸了。”他说,在课程设计上,他们通过故事化、主题化、科普化、趣味化的教学形式,形成了一套学前、学中、学后完整的研学课程体系。
除了大千纸故里,夹江手工造纸研学旅游两端还分别有大千纸坊、状元纸坊。“我们以石堰村为中心,打造纸文化特色村落,形成独具特色的纸文化、非遗研学线路,寓教于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生走进夹江,亲身体验手工造纸的魅力。”马村镇镇长陈林刚讲道,县委、县政府将马村镇定位为文旅融合发展区,通过3A景区创建、旅游通道建设,致力于打造成独树一帜的地方研学旅行品牌。
在大千纸坊的老宅里,石利平有了多重身份:讲解员、传承代表、文物保护业主。除了忙碌于各项接待工作,他让手工纸销量也有了保证。“现在手工纸成了旅游商品,尤其是书画家到访,都会带一些回去。”石利平说,手工纸价格是机械纸的七八倍,但有了旅游的带动,手工纸一年能售出两三千刀(一刀约100张),大大缓解了机械纸带来的冲击。
古村落吹起文旅新风,感受最直观的是石堰村村民。
“研学游的人多了,老百姓的农副产品有了销路,农家乐也做起来了。”石堰村党委书记陈树明告诉记者,县上统一规划的旅游环线如今成了网红打卡路,去年到村上的游人约有 30 万人,助农增收100余万元。
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石堰村不坐享其成,而是主动出击。石堰村的做法,一是回引成功人士返乡,或招引新村民入驻,投资修缮原本废弃的造纸坊、民居,盘活闲置资产,如今已建有三家高端民宿,能基本满足游客入住需求;二是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筹资金入股到村上民宿、书画纸厂、牡丹园等产业中,实现年底保底分红10万元,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面振兴 打好文旅牌丰富新业态
翻开地图,夹江与峨眉山-乐山大佛构成黄金旅游线“金山角”,又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区位优势不言而喻。今年7月24日,夹江县提出了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研学旅游重点县的战略目标。
因纸而兴的马村镇,如何借力谋求更大作为?县文体旅游局局长王海燕期盼的是,将夹江打造为乐山旅游“第三极”,马村是其中重要一环。
马村镇“快马加鞭”,已完成了全镇文旅发展规划、场镇建设规划,目前3A景区创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的软装完善。下一步,马村镇还将引入高品质的山居住宿,挖掘马村水库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发多项水上休闲体验项目,进一步完善该镇的旅游体系。
而企业主、村庄、传承人同样有着各自的规划。王祥兵说,接下来,他将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四川有400多种竹子,我打算在研学基地后山,把全世界所有的竹子种类都种上!”他说,基地二期工程正在做规划,将配套餐饮、民宿,提供全竹宴等。
此外,研学基地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他希望在全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学旅游品牌能擦亮做强,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
近几年石堰村先后有法国、哥伦比亚、印度尼 西 亚 等 国 艺 术 家 入驻,加上研学团队的到访,村民倍感自豪,也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但陈树明坦言,石堰村同很多乡村一样,因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缺乏生机。在旅游硬件配套不断完善下,他希望吸引更多新村民入驻,丰富业态,形成书画圈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研学基地。
对做手工造纸30多年的石利平来说,未来还会继续扎根夹江,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他说,待村上蒙灰的纸槽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体验项目或是生产性工具“复活”使用了,传统手工纸艺才算得上真正实现了复兴。
新闻推荐
12月3日,夹江县一名女子在街头捡到一张银行卡,不仅没有寻找失主,还耍起了小聪明,猜银行卡密码。女子“全副武装”取...
夹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夹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