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水中大熊猫”

安徽日报 2020-10-22 07:13 大字

“江豚喂食是定点定时的,到点了它们就会自己游过来。这都是慢慢训练出来的,前些年刚开始喂食前都要先用竹竿拍打水面。”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饲养员张八斤说。10月15日早上7点左右,张八斤正提着一只装满杂鱼的红色水桶,朝着喂食点走去,大大小小的江豚在江水中嬉戏等候,黑脊部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不时划下一道弧光。

张八斤把饵料投进水里,江豚便在江面上雀跃争食。当饵料全部喂完时,他拿起空桶在栏杆上有节奏地敲了三声,发出“信号”——喂食结束。原本一直在水里翻滚跳跃的江豚,像听话的孩子一样,或摆着尾巴,或喷着水满意地向深水区游去。望着饱食后渐渐远离的江豚,张八斤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们都是‘老朋友’了,这里每条江豚我都认识。它们就像一群精灵,也像是我的孩子,拥有可爱的笑脸。”张八斤说。不管刮风下雨,一年365天他都要来这里。每天喂食4次,每次约20斤饵料鱼,每次喂食具体情况要进行详细记录。他掌握每一条江豚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生病迹象,就及时喂药治疗。不仅如此,保护区为了保护江豚的“野性”,江豚生活区里采取半自然喂养方式,每年还会投放大量鱼苗,让它们自然捕食。

张八斤告诉记者,要是江豚生病了,比他自己生病了还要难受。要是有江豚缺席喂食一次,他就开始担心。如果缺席两次,他一定要驾船沿保护区水域去寻找,直到亲眼看到江豚安然无恙,才能放下心来,否则自己也会寝食难安。

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张八斤的“心尖尖”。从小就生活在江边的张八斤,对脑袋圆圆的江豚有着特殊的感情。在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中国仅存的淡水哺乳动物,然而,近年来江豚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为了拯救长江濒危物种,2006年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前张八斤以船运为生,随着大通水运逐渐衰落,他就来自然保护区应聘,成为一位江豚饲养员。“有人说我是‘江豚爸爸’,现在我都快成‘江豚爷爷’了,每天看着江豚长大,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张八斤说。

“江豚每过几十秒就要到水面上来换气,要是水面结冰,很容易造成窒息。”2008年1月,连续十多天的极寒天气导致夹江全面结冰,最厚的冰层达到3厘米。张八斤和同事一起冒着严寒,连续6天划着小木船,用铁锹等简单工具破冰,遇到木船到不了的地方,便站在刺骨的冰水中继续作业,终于让江豚安然度过寒冬。

2012年,张八斤在江边巡逻时,发现一头小江豚被渔网缠住。他直接跳进冰冷的江水,冒着危险把绳子解开,小江豚得以游回江里。

寒来暑往,日晒雨淋,15年来的每一天,江豚都是张八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看护照顾江豚,我觉得挺自豪的。我喜欢这个工作,以后单位如果聘请我,我愿意一直干下去。”张八斤笑着说。

新闻推荐

夹江县书画纸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10月15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启动仪式暨夹江首届文房四宝博览会夹江纸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夹江县召开。会上,夹江县市...

夹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夹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