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如今成家乡

铜陵日报 2019-11-05 10:29 大字

□张西斌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旬邂逅铜陵,至今已有30多年了。记得是1986年放寒假,我从安庆到铜陵来玩,因为大哥在铜陵上班。我是乘坐小轮到了横港,然后乘坐1路车到了市区。当时铜陵城市道路狭窄,楼房低矮,人烟稀少。我住在市一中就是现在的十五中,大门前面就是长江路,街道两边几乎是低矮的平房,只有白鳍豚大酒店、长江饭店、清泉楼是三层楼房。没有玩几天,就回枞阳老家了,对铜陵的印象不算太深。

时光流逝,到了1987年,没想到我大学毕业分配至铜陵工作,从此与铜陵结下了不解之缘,亲眼见证了铜陵的发展、变迁。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是成立铜陵白鳍豚养护场,保护国家一级珍稀动物白鳍豚,铜陵人敢想敢干,面向全国招聘白鳍豚养护场场长,大通镇无偿捐献309亩夹江水面保护国宝白鳍豚。同时,为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以白鳍豚命名的商品琳琅满目。如白鳍豚啤酒、白鳍豚小磨麻油、白鳍豚杆秤、白鳍豚葫芦等等。

在铜陵,我一直从事白鳍豚、江豚保护事业。住在市区,从市区到大通两头跑,亲眼见证了市区到大通交通的变化。当时到大通的班车在长江路汽车站乘坐,每天只有几班,而且路况很不好,特别是白鹤大坡,每次班车通过都很吃力,路面也不是柏油路,坑坑洼洼,快到大通的路更不好走,要经过五里亭,那段路有点像盘山公路,一边是山坡,一边是陡坎。每次车子经过时都险象环生,让人提心吊胆。由于班车少,每次车里人都是满的,拥挤不堪。后来跑大通的路线由私人承包了,都是小中巴,能够缓解人流量,但是路况还是差。进入新世纪,到大通的路彻底改观了,从大通可以直插到铜都大道,把五里亭小山坡绕过去了,穿过小土包,路面平坦、笔直,坐车、开车都舒心多了。铜都大道建成后,白鹤大坡也不存在了,9路车开通后,到大通的交通彻底解决了,9路车10分钟一班,方便快捷,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

到大通筹建铜陵保护区,我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当时大通铁板洲只是一个鱼圩,周边一片荒凉、寸草不生。我的心里落差非常大,一开始在环保局上班,还比较开心,几个月之后,我不得不到大通去搞基建。由于没有地方住,只好住在大通镇人民旅社。通信极不方便,用的是摇把子电话,电话摇了半天,对面的人讲话还是听不清楚。所以,汇报工作变得很困难。当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搞基建,人员分为两组,一个是基建组、一个是设备组。我在基建组,负责采购基建物资。我和同事上合肥、到芜湖,采购钢材和水泥,什么螺纹钢、条钢,以及325、425号水泥型号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到合肥钢材大市场和芜湖白马山水泥厂我和同事是轻车熟路,材料采购好之后,还要找车和船装运。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兵分两路,同事押运钢材走陆路,我押运水泥走水路,大概是多日劳累,加上第一次押船,到半夜开始晕船,吐得一踏糊涂,到第二天人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经过努力,各项准备工作就绪,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永远记得的日子——1987年12月28日,铜陵白鳍豚养护场正式举行开工典礼,时任市长张润霞主持开工典礼,并宣布工程开工,我当时非常兴奋,负责放鞭炮,结果把自己耳朵炸背气。基建工程进展还算顺利,到1988年初就建起了水泵房,安装了水质净化器,专门用于饲养白鳍豚的。我们当时没有地方住,只好睡在水泵房里,也没有床铺,就睡在乒乓球台上。当时水泵房里还挖了一口水井,夜里有的同事上厕所还掉到水井里。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厨房,结果有一天夜里起大风,将简易厨房刮倒了。我们没有饭吃,好在我们同当时的老百姓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就到老百姓家吃饭,从前面一家吃到最后一家,几乎家家都吃过饭了。1988年,我们尝试捕捉白 豚,我们在大通组建了捕豚队,在枞阳县三江口捕豚作业,结果捕捞了一个多月,由于经验不足,围捕了3头白鳍豚,白鳍豚将网打通跑出去了……从1989年之后,我们每年都进行白 豚考察和捕捉,每年在长江要呆上大半年,那时捕捞船上只有一部大哥大,每天晚上打电话报平安都要排队,每个人还限定时间。一直到1992年,保护区暂养池已建成了,为了积累经验,先饲养长江江豚。当时捕捞4头长江江豚放入暂养池中饲养,每个星期都要清洗暂养池,领导和职工都下水清洗。由于池子比较滑,好多人都摔跤了,摔得鼻青脸肿。一直坚持到1996年,由于暂养池面积小,夏天水温高,冬天容易结冰。就没有继续饲养,改在半自然水域夹江饲养。2001年,保护区捕豚队在铜陵江段捕获4头长江江豚放在长江边用网箱暂养,时间长达1个多月,让江豚逐渐适应夹江的环境。条件成熟后,就将江豚投放到夹江中保护及饲养。到2003年就成功地繁殖了第一头小江豚。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是全世界半自然水域首次江豚成功繁殖。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地繁殖了7头长江江豚。江豚数量达到11头,形成了稳定的江豚繁殖群体。而保护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保护区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建设了办公楼、科研楼、实验楼、宣教馆、室内豚馆、景墙等,半自然水域夹江常年饲养有11头长江江豚,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铜陵生活三十多年,切实感受到铜陵的巨大变化,我个人生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初到铜陵,没有地方住,只好借住在哥哥一间只有20平米的平房里。哥哥成家后,就不能借住了,只好四处打游击,在办公室也住过。后来在工人新村租了一间平房,我和弟弟两个人住。只有10多平方米,放一张床,两个人都挤不过来身。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龄,还好单位为我们单身汉集资建房。在现在的田家炳小学对面,就是现在的商南新村,建起了一栋六层楼房。单位里快要结婚的单身汉每人分到一套住房,大家皆大欢喜,我也认为是住的最好的房子,已经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心想一辈子就住这房子也心满意足。不曾想到,进入新世纪,铜陵市的高档小区如雨后春笋似的拔地而起,那时已经实行房改,很多人都在外面买了新房。我单位也有好多人陆续在外面买房,都相继搬出去住了。结果一栋楼十几户剩下不到几户,当时,我也很着急,想买房子。但苦于资金不足,正好这时公积金帮上了大忙,一是常年不用的公积金可以拿出来买房子,二是利用公积金贷款利息低。终于我也在铜陵市高档小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了,最终还是房改的政策好,圆了我的第二次住房梦。现在小孩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的兄弟姐妹也都在铜陵安了家,几乎每家都是两套房子,车子每家都有,出行非常方便。经常周末和节假日都聚在一起,在大饭店搓一餐。同时,我们回枞阳老家也非常方便,两个小时不到的车程。过铜陵公路大桥不收费,畅通无阻。

铜陵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变化确实非常大,超出人们的想像。现在的铜陵正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发展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更重要的是文化发展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枞阳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桐城派文化名噪一时,与铜文化相结合会相得益彰。

新闻推荐

谎称采购货物发福利男子诈骗他人钱财获刑

本报讯(记者周洁)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有的人在找钱这事上却用错了方式,甚至触犯了刑法。日前,夹江县人民法院对一起...

夹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夹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