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意气豪
奋力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记者 龚启文 摄■实习生宋宇凡记者甘国江
坐拥三江汇流,水运通江达海,作为川内重要的水码头,乐山长时间居于水、兴于水。
但这一切得来并不容易。2000多年前,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奔流而下,汹涌而来,四处肆虐,不时淹没田地,吞噬牲畜。家园被毁的境况并没有让乐山的先民选择异地而居,他们奋起治水,先后凿离堆、疏河道,用智慧和勇气治理水患,并让其滋润万物。
治水的胜利不但保卫了家园,更奠定了乐山这座城市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性格。
时光荏苒,时代更迭,人来人往,但这座城市性格依旧。
不服输
治三江水患而利其民
在乐山大佛数百米外,一座被称为乌尤离堆(又称乌尤山)的小山丘坐落在江畔,与乐山大佛所处的凌云山隔河相望,比邻而居。
但在2000多年前,这两处山脉却是连在一起的。据史料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连在一起,凌云、乌尤、马鞍三山并立江畔,统称青衣山。凌云山峙其右,马鞍山居其左,乌尤山介于其中,古称青衣中峰。
青衣山正当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沫水自西而来,惊涛拍岸,水脉漂疾。每逢雨季,大渡河、青衣江、岷江带来的大量河水汇于青衣山脚下,由于山峦阻隔,水流不通,乐山先民饱受水患。
自望丛二帝始,不向大自然低头的乐山先民们便开启了治理水患的序幕,用不服输的精神捍卫着自己的家园。
“蜀守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为了分洪减缓水势,通正水道,李冰组织乐山先民们在凌云山和乌尤山连接处开凿麻浩溢洪道,利用乌尤山和凌云山之间天然形成的凹陷缺口,予以加工整治,截断勾连乌尤、凌云山之间低潮处的余脉,拓宽河沟,通正水道,凿掉嶙峋乱石,铲平突兀狰狞的崖壁,开凿出乐山乌尤离堆。乌尤离堆巧妙地利用了凌云乌尤两山之间马鞍型垭凹的地势,因地制宜除去“三江第一关”的障碍,保证了过往船只的安全,正式开启了“乐山兴三江之水而利其民”的大幕。
如今,乐山已经将三江汇流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作为长江水系的重要水码头,水运的便利和快捷不但连通着乐山与外界的产业发展,更汇集着思想文化的碰撞、融合。
有底蕴
“犍乐盐场”雄踞“川省第一场”
在乐山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盐制造者审查合格登记证、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制盐许可证、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灶户门牌,皆是乐山盐业发展史的见证。
盐业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在乐山已经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可查的制盐活动记载可上溯至秦朝,当时蜀郡太守李冰就曾在境内凿井造盐。到了明朝中期之后,制盐逐渐成为乐山的主业,盐丁“日取酬值,可以食五日”。
到了清同治前后,乐山的“犍乐盐场”(覆盖乐山、犍为、井研、仁寿等地)已雄踞“川省第一场”,主要销售范围包括成都、雅安、乐山、泸州以及重庆万州、云南全省、贵州西北部地区。由于“川盐入黔”,使得贵州茅台镇汇聚了各省盐商,茅台镇出天下佳酿才得以发现。
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湖北食盐供应难以为继,清廷于是下令“川盐济楚”,其中五通桥盐专销安陆、襄阳、荆州、宜昌、荆门等地。由于湖北人喜食花盐,即色质纯白的粒盐,乐山盐商积极响应市场,纷纷调整生产、销售策略,改进工艺,进一步促进了盐业的发展。
“乐山的盐巴在川、滇、黔、湘、陕,乃至西藏等地,穿江过滩,翻山越岭,闯出了品牌,也闯出了‘桥商’的名头。”“桥商”们精于揽财,也乐于舍财,他们既富甲一方,也造福一方。
时至今日,乐山的制盐已经形成了一根(盐卤)生三干(两碱一酸),三干又衍生出了PVC、三聚磷酸钠、草甘膦、稀土萃取、有机硅、多晶硅等等,枝繁叶茂,呈现出了盐磷精细化工的纵深式可持续发展态势,“桥商”的“乐善好施”已成为乐山商人们的共同特征。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敢创新
勇立潮头的时代“弄潮儿”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乐山人永远都不缺乏创新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乐山经常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勇立潮头的时代“弄潮儿”。
1988年,乐山开始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起步比深圳还早,川盐化更是西南地区第一家上市的公司。随着大批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革,股票、股权证甚至内部集资券开始发行,民间的自发交易市场逐渐形成。据老股民回忆,乐山股票黑市大约从1991年开始萌芽,1992年底兴起,1993年1、2月份达到顶峰,其火爆场面一直延续到1993年年底政府提出托管。
“股民们将票夹在衣服上悠闲走在人群中等待买主,如果达成意向,就直接检验股票真伪和面值,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票。”乐山摄影爱好者宋道君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中国自发最早、最大、最“原始”的一手交股票、一手交现金的有纸交易股市。
“当时可以说是十里长街皆言股,数万人云聚乐山,乐山股票的行情影响、引领着川内的走势。”宋道君说。
“开明进步的思想才是创新的最好源泉和动力。”在产业创新上,乐山同样不余遗力。
走进乐山夹江县黄土镇,记者看到,熙来攘往的货车满载着陶瓷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谁能想到,号称“西部瓷都”的夹江,只有30多年产瓷史。
1987年,黄土镇几位村民筹资67万元创办夹江建筑瓷厂,点燃了第一把炉火。从此,夹江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陶瓷年产量目前占到四川省的77%、全国的7%。
几位敢想敢闯的村民,“鼓捣”出一个县的支柱产业,让我国第四大传统陶瓷产区浮现于乐山,人们不由赞叹,西部也有“温州模式”!
在新一轮工业结构升级中,乐山积极培育新增长极。依托境内原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乐山着眼谋划多晶硅产业集群。去年12月,永祥公司的新能源高纯晶硅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年产高纯晶硅2.5万吨。全市多晶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亿元左右。
新闻推荐
广西图书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带领读者了解古籍秘密 看展览体验非遗之妙 玩VR领略广西之美
读者体验雕版印刷本报记者陈蕾摄■本报记者陈蕾一张张看起来不起眼的纸,背后蕴藏着古人的许多智慧。昨日,广西图书馆举办了...
夹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夹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