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眉山故事 传承眉山技艺 娴婆村:凝聚村落之魂 润物无声传承

眉山日报 2019-06-13 09:46 大字

众多村民聚集在娴婆雕像前,乘凉聊天。车玉芳(左)正在与女儿搀扶着张学华出来。学生在校内上娴婆教育课。

□本报记者 蹇玮杰 文/图

6月5日,家住思蒙镇娴婆村76岁的车玉芳一大早就到自家果林中采摘水果。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三,每月初三,思蒙镇的许多村民都会自发到娴婆村村头的娴婆婆雕像处进行祭扫,这是村民们多年养成的习惯,车玉芳也不例外。

娴婆婆雕像位于村头老省道103线旁,安置在一个小屋中,屋边伫立着一株两百多岁的黄葛树,曲折的树根与茂密的枝条已经将小屋包围,像一把偌大的雨伞为雕像遮风挡雨。车玉芳尽管今天起得很早,可当她将水果放在雕像前供桌上时,已经没有了位置。见此情景,她一边轻轻虔诚地放下水果,一边暗恼自己采摘水果耽搁太久。阳光透过树缝,照在前来祭扫村民的脸上,让每一张脸看上去都那么透亮、安宁。

娴婆婆是谁?她留下了怎样的故事,让村民们至今都还在缅怀着她?走近娴婆,记者听到了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以及人们用实际行动对美好品德的褒扬与传承。

传说 娴婆施茶百年传

自古以来,思蒙镇是眉山通往夹江的主要集镇。古时,镇上有一个最为繁华的集市,称“雁摩铺”,后改名“艮龙场”。因为地处交通要道,每天这个集镇上过往的挑夫、行人络绎不绝。而挑夫、行人出门,多为求生计,舍不得花钱住店,因此常常为一路无处喝水歇脚而痛苦不堪。

时间来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有位老婆婆看到这一幕,深感人们外出求生的不易,于是在交通要道路边搭建起一间茅草屋,既用来居住,也为路人提供帮助。老婆婆没有别的营生,仅靠纺纱养活自己,而她为路人所提供的也并不多:冬备火堆,夏备茶,雨天备伞,夜里点灯……然而,就是这样的帮助,让路过此处的人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老人家这一坚持就是许多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往来行人深为她无私助人的精神、贤德善良的品德所感动,因只知称何氏不知大娘姓名,便都亲切地称她一声“娴婆”。

后来,娴婆过世了,人们就把她安葬在她的茅草屋旁,供过往行人凭吊。有一年,一群出家人朝拜峨眉山路过此处,听说了娴婆的故事,便齐展展地在娴婆墓前匍匐叩拜、祈祷,然后又搬来许多小石头修砌坟墓,砌成了一座高高耸立的石塔。

光绪年间,有位贡生赵煊感念老婆婆的善举,便为她的墓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古娴婆墓”四个大字。后来,官方顺应民意,把这个地方正式命名为“娴婆场”。而娴婆所在的村落也从此改为了娴婆村,以褒扬娴婆的美德。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娴婆的生辰,村民们都会前去吊唁她。但随着道路的改变,交通的不断升级,过去繁华热闹的道路如今已人迹罕至。村民们怕娴婆孤单,就在村口铸了石像,继续守护着过往行人。后来因前来的人众多,为方便大家祭拜,于是将每年吊唁她的三月初三又变成了每月初三。

发扬 传承精神民风纯

“别看我岁数大了,但小时候上学那会儿,老师都会给我们讲娴婆乐于助人得故事。”谈起娴婆婆,车玉芳特别感触。“其实我不姓车,我原来的名字叫高玉芳。”

车玉芳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尽管务农,但乐善好施,田中瓜果蔬菜熟了会给邻居送上一筐尝尝鲜,谁家有了困难也会伸出援手。但在她12岁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也因战乱去世,只留下她孤身一人,衣食无着,是邻居车安明、张学华夫妇毅然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

父母的离去给车玉芳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一开始,她并不愿意融入这个家庭。但是,在车安明夫妇的无私照顾下,她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对张学华的称呼也逐渐从张婶、干婶到了妈妈,她还主动将自己的姓由高改成了车。自此,两个毫无血缘的家庭融合在了一起。

如今数十年过去,养父车安明早已过世,养母张学华也已103岁,车玉芳就精心照顾自己最亲的“妈妈”。“她照顾我小,我要照顾她老,她就是我亲妈!”车玉芳说。

每天早上张学华吃过饭后,还要再睡一会儿才会起床。起床后,车玉芳照顾她洗漱收拾。 晚饭后,车玉芳和老伴又搀扶着老母亲,女儿拉着女婿,一大家人在村里散步休闲,跟邻居拉拉家常。

“娴婆村的人都是听着娴婆婆故事长大的,都明白与人为善的道理,若是有吵嘴的婆媳、打架斗殴的邻里,会受到大家耻笑的。”娴婆村党支部书记陈安仁介绍,村中不仅有车玉芳这样的好儿女,也有着代夫伺候瘫痪在床公公十多年的黄玉书,更有义务在村中扫地送报二十多年的肖兴洪……无数的娴婆村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娴婆与人为善的信念,他们的行动营造了娴婆淳朴的民风,推动着娴婆文化的不断传承。

守护 守望文化润无声

6月4日,思蒙镇当地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上一堂特别的课,讲课的不是平常的任课教师,而是校长李福元。课堂讲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当地耳濡目染的娴婆故事。

“过去只是听长辈偶尔提起娴婆婆的故事,但一直了解的不是很细致,今天上完课后我对娴婆的故事更了解了,对友爱待人也有更深的认识。”课后,学生王恺骐说,“我希望我也能做个娴婆婆一样的人,像个小太阳一般温暖身边人,力所能及帮助人。”

孩子对未来的期望,也是校长李福元努力想达到的目标。李福元介绍说,学校不仅仅传授孩子们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的品德。而娴婆作为当地耳熟能详的人物,身上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特别适合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也容易成为孩子们追赶的榜样。

而据了解,娴婆村也非常重视对娴婆文化的挖掘与营造。村里将娴婆文化中优秀的因素与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开展道德模范、好人好事评选,对好家庭、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公开表彰,守望娴婆文化,带动培育崇德向善、争做好人的文明乡风。

下午放学后,王恺骐喜欢和小伙伴们打闹着一起回家。过去,在经过村头的娴婆婆雕像时,他总是快步离开,因为这里老是有着一群大爷大妈在树下乘凉,有时还会拉着他问东问西。可最近听了娴婆婆的故事,他总忍不住慢下脚步,走近娴婆婆雕像端详了一番,仿佛娴婆婆是身边常常拿果子给他吃的车婆婆,又仿佛是喜欢坐在路边慈祥地看着他们放学的张婆婆,因为这样的人在村中实在太多。

新闻推荐

三十五千伏华兴线顺利投运 夹江经开区再添新动力

本报讯(杨莉记者陈兴鑫方方)近日,乐山电力夹江公司顺利完成35千伏华兴线带电投运。此举有效提升了四川夹江经济开发区的供...

夹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夹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