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又“东风”源头“活水”来
开闸放水祭水驱疫倾倒祭酒活动现场■记者魏玉婷文/图
百年古堰,泽润生民。
位于夹江县青衣江流域的东风堰,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距今已延续使用350余年。申遗成功,让东风堰这条古堰瞬间聚焦世界目光;古法祭水,让东风堰展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底蕴。
作为川蜀地区沿江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东风堰滋养了无数百姓,灌溉着万亩良田;而作为乐山市继乐山大佛、峨眉山之后的第三处世界遗产,东风堰更是为本地农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文旅深度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水为魂,再借“东风”。当前,夹江正以“保护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为基础,积极打造千佛岩——东风堰旅游区,力争全面展示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灌溉文明,充分挖掘东风堰灌溉发展史及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价值,发扬古人治水智慧,做活百年古堰“水文章”。
古韵传承
东风堰的文化支撑
传统祭祀、舞龙表演、鼓乐齐鸣、幡旗飞扬、开闸放水……2018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遵循古制的祭水放水仪式,拉开了夹江·东风堰首届放水节的盛况。
“从我做起,保护东风堰每一处堤岸、每一段渠道。”位于东风堰遗址现场(新桥水电站)旁的主舞台前,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暨水情教育志愿者们高声宣誓;主舞台对岸的祭祀现场,主祭高声诵读祭文,祈福夹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
时隔一年,“东风”又起。2019年3月8日,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声,夹江东风堰第二届放水节再次拉开序幕。倾倒祭酒、擂鼓三通、鸣鞭迎神、燃烛焚香、恭读祭文、徹豆投馔、祭水驱疫……一场规模盛大的古法祭水仪式,在东风堰遗址现场再度“穿越而来”。
“开闸放水!”放水节现场,只见一名武赞挥刀砍下杩槎,新桥水电站的水闸随之开启。顷刻间,碧绿清澈的河水倾泄而出、奔腾而下,浩浩荡荡的壮观场景迎来市民游客阵阵欢呼。
“今年的放水节活动庄严而盛大,身在现场感到很震撼,夹江有这么好的世界遗产资源,就应该举行类似的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传承了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市民吴起鹏表示,这样的放水节仪式不仅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更让大家对东风堰的文化历史有了深入了解。
这是一场以“水”为名的相聚。两次盛大的古法祭水仪式,让众人仿佛穿越回浩瀚历史长河中去,欣赏水景观、了解水历史、知悉水文化。仪式的举办,也为全力打造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景点,让中外游客认识夹江、爱上乐山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历史兴建
东风堰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来,青衣江水量丰沛,沿岸分布有众多民堰引水灌溉农田。
在东风堰建成之前,沿线已有众多小型民堰引江水灌溉农田,如八小堰、市街堰。清康熙元年(1662),青衣江水资源短缺,时任夹江县令王世魁于青衣江左岸龙吼滩竹笼筑堰引水,因地制宜布置灌区干支渠系,并将下游的八小、市街等灌渠纳入工程体系中。
“因渠首引水口位于毗卢寺外,工程得名毗卢堰。”东风堰管理处处长文智勇告诉记者,建成之初,各堰水量充足,灌区连年漫栽满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毗卢堰更名为龙头堰,1967年再次更名为东风堰。”
时间来到1930年,古堰渠首引水口因河道下切,引水困难。时任夹江县长胡疆容成立堰工事务所并自兼所长,将进水口由龙吼滩改到上游石骨坡,新开渠道3000多米,而为了避免破坏千佛岩石窟造像群,修建时还专门在千佛岩山脚凿了一个400米长的隧洞。
其后,东风堰历经1975年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完工保证了入堰水量,确保了东风堰灌区的持续运行,为灌区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国家更加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
2005年,东风堰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动工,2008年完工。该项目共完成渠道疏浚54.5千米,整治渠道44.64千米。该大型项目实施后,东风堰水利工程的节水、增产、增收和抗旱功能更为显著。
2009年,东风堰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开始实施,不仅增加了灌溉面积,灌溉用水利用率也有了更大提升,东风堰灌区的整个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得到了更好发展。
回看历史可见,为抵消青衣江河床不断下切的影响,东风堰古堰渠首曾多次上移,渠首引水口多次变更。1930年改到石骨坡,1975年上移到五里渡,2008年千佛电站建成,渠首进水口进入电站库区取水,水源稳定,灌区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保持了灌区的可持续利用。
至今,东风堰已延续使用了350余年,成为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排涝、城市防洪、城市环境用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灌溉面积、灌区农作物复种指数和农作物种植面积均成倍增长。
价值凸显
东风堰“大有可为”
几百年间,川流不息的江河之水,传承了信念与希望,沉淀了文明与价值。
可以说,因其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灌区的可持续管理,东风堰早已成为青衣江流域传统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的典范;而水利工程与当地文化的完美结合,更是让其成为东亚地区濒临消失沿江灌溉农业的缩影。
“东风堰灌区由官方和民间共同管理,渠系配套完善,分布合理,推动了地方农业发展。”文智勇表示,夹江东风堰延续使用350余年,至今仍保留有当年修建的引水干渠、附属渠道工程、治水与管理碑刻,工程沿线还遗留了千佛岩等大量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灌溉工程在区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经过漫长时间的检验,东风堰的价值愈加凸显,不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受到肯定,科学科技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被人瞩目。
“如同四川其他古堰一样,无坝引水是东风堰科技价值的核心体现,无坝引水枢纽使河流的环境功能、水运功能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天然循环机制均得以完善地保持。”文智勇说,此外,东风堰其附属物记述着真实的建堰历史与传奇故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衍生出大量的优美诗词与特色碑刻,从而使其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禹迹千秋”“山高水长”“泽润生民”“河润九乡”“依道使民处,源头活水来”……几百年后的今天,千佛岩上仍清晰可见琳琅满目的历史题刻,而这些题刻大多和水利有关。
治水碑刻与石窟造像并存,古泾口和古栈道遗址同在,东风堰与千佛岩风景区构成青衣江畔动静相宜的历史文化走廊,传播了灌溉文明,深化了文化内涵。此外,东风堰东、西干渠穿夹江城而过,完善了城市供排水体系,美化了城市环境。
如今,在传承现存的水文化遗迹和理念的基础上,东风堰还不断引入新时期的治水理念,结合夹江县地方发展规划,在水文化建设中做到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2014年,东风堰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5年,以记述东风堰工程为代表的《夹江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水利专辑)出版发行;2017年,中英文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丛书——《夹江东风堰图志》出版,让中国灌溉工程遗产真正走向世界。
2018年,投资200多万元,将位于东风堰总干渠千佛岩段左岸原夹江县手工造纸博物馆,改建成东风堰水文化陈列馆。该馆运用多种展示手段,详细介绍东风堰的历史和现在,免费供公众参观学习。
此外,为了更好地挖掘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价值,把东风堰打造成“乐山水利文化风景区的重要长廊”,更好地开展水情教育工作,东风堰还积极向水利部申报了2018年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目前经材料审查、专家初评、考察复核、部长专题办公会审议等程序,东风堰拟被评为第三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2019年3月11日结束公示)。
保护传承,大有可为。近年来,夹江县积极打造千佛岩——东风堰旅游区,整合资源进行了一系列以保护东风堰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东风堰风貌整治、旅游景区牌坊、游客中心、停车场、东风堰世界遗产公园(龙腾湖公园)等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百年古堰正焕发新生,全面助力夹江争创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新闻推荐
手语舞《一起走》本报讯(记者张波文/图)为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有效助力乐山创卫创文工作,昨(6)日,乐山爱心联...
夹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夹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