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经济传统年画 衍生出创新年货

华西都市报 2019-02-02 03:06 大字

年货·经济 夹江叶脉年画摆件。

石头年画。

年画手机壳和年画移动硬盘。

过年在门口贴年画是绵竹人不可或缺的习俗。

绣娘殷菊兰和徒弟在制作年画。

绵竹年画题材创意产品。

绵竹年画艺人陈云禄在绘制童子图。

民俗玩“变形” 创意年画成抢手礼品

马上过年了,你家的年货都置办齐全了吗?别忘了还有一种四川特色的年货——年画。在“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诞生地,越来越多的人,像办年货一样地买年画。封面新闻记者在年画村走访发现,不少年画作坊都在春节前迎来需求旺季,有的作坊销售量甚至比平时上涨50%。

买年画如同办年货 “这是每年的传统”

眼看春节就要到了,正是置办年货的时节。1月23日,一个还算温暖的午后,三三两两的游客,流连在绵竹年画村。购买年画,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一家年画作坊内,来自泸州的张先生一家正在挑选年画。“在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有过年贴年画的习俗,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张先生说,春节临近,他特地和家人到年画的产地来看看,一张年画是怎么做成的。

三个年轻女孩也在作坊里参观,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年画,令她们惊叹。但她们太年轻了,绘着年画图案的挎包,更适合她们。

“年画嘛,我们年年都贴。”几个站在村口闲聊的大妈,说起年画,显得兴致勃勃。其中一个大妈指着大门上去年贴的年画说:“再过几天就去买,一年换一次。”

在绵竹,过年时,大门上除了要贴对联,还得在两扇门板上贴年画。秦琼、尉迟恭、钟馗……几位门神,当然要请来贴到门上,这是不能丢的传统。

当然,贴在门上的年画,是批量生产的印刷品,成本并不高。年画村里真正的精品,是一笔一笔画出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年画。“前几年我家花280块钱买了一张,挂了好几年,还是很鲜艳。”村民李大妈说,绵竹本地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得有这么一幅精品年画。

春节前年画销售火爆 “比平时上涨50%:

刚走进年画村,殷菊兰的小画坊就在路边。这个有14年年画刺绣经验的绣娘,正带着两个“徒弟”画年画,一个人起稿勾边,两个人上色,没有多少话,但配合得十分默契。

“这些小画春节期间比较好卖,所以我们最近先制作年画。”殷菊兰告诉记者,她虽是绣娘,但绘制年画是基本功。与2500元以上的大幅刺绣年画不同,殷菊兰正在制作的小年画,装裱后,50-60元一张,在春节期间很畅销。“每年的12月起,就进入销售旺季了,全国各地的人都会到年画村来买年画。”

但在另一家年画公司的老板陈龙视看来,春节前的几天,虽然游客少了,但却是年画的需求旺季。“除了散客购买,还有一些企业大量购买,作为礼品送客户。”而春节后,年画的需求有所下降,但年画村又会迎来旅游旺季,“正好接上了”。

陈龙视的说法,也得到了年画作坊老板陈强的证实。陈强甚至觉得,虽然春节前个人购买也不少,但现在年画作为礼品的属性更强一些。“我们和很多公司都建立了合作,把年画作为礼品赠送。”

说起春节前年画的销售情况,陈龙视说,进入1月份后,“卖的量比平时增长了50%”。不过,他觉得这个涨幅并不夸张,只能说“还可以”。

创新衍生年画经济 文创产品形形色色

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年画就是画在纸上,或者贴在门上的门神和观音、童子,那就错了。实际上,如今的年画已经开发出无数衍生品。在陈龙视的展示厅里,年画题材的笔记本、包包、镜框、酒瓶、水晶……形形色色的年画周边产品,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占据了很大的面积。

无论是画在宣纸上的年画,还是刺绣的年画,都属于传统年画的范畴。但以年画为题材,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品,正在被开发出来。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实用品,年画题材的产品已经很丰富了。”他拿起一个还是半成品的刺绣布包说,这种布包上的年画还没绣完,顾客买回去后,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在他的作坊里,也有价值近30万元的巨型刺绣年画。

陈强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年画手艺人,他的爷爷就是著名的已故南派年画传人陈兴才。1月23日,陈强的父亲陈云禄正在作坊里绘制童子图,他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工艺,用矿物颜料画起来,一丝不苟。

但年轻的陈强,延续传统之外,也在尝试着创新。“我们也在利用年画做其他东西,比如年画主题酒店,年画主题茶具和酒。”他说,已经和成都一家文创公司签了合作协议,“我们提供年画原稿,他们负责开发创意产品”。顺利的话,春节前后就会推出两款年画主题产品。

至于年画主题的创意产品,是否受消费者欢迎,陈强说,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说:“绵竹年画也在不断创新,现在要更多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陈龙视则告诉记者,在他的作坊中,传统年画和创意产品的销售比例各占一半。

陈强的父亲陈云禄从2008年起,就开始开班教学,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十多年间,总共培训了二三百人,其中有近30个画得好的,又开始教别人画年画。”陈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他现在还跟成都几所高校的教授合作,将绵竹年画的制作工艺进行编程,推动年画进校园。

1月28日,第十八届绵竹年画节开幕。这场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的文化活动,将再现绵竹年画扛鼎之作《迎春图》盛况,其中的“金鼓开道”“喜报阳春”“踩高跷”等场景,将由巡游队伍生动再现。

封面新闻记者董兴生摄影报道

过年不贴门神 也要买个门神手机壳

1月29日,农历腊月廿四,离除夕只剩下一周。夹江县城同兴巷,夹江年画研究所里一片繁忙,47岁的负责人张荣强正和同事们赶制“年货”。除了少量传统年画外,主要是叶脉年画、年画折扇、年画宫扇,甚至是年画手机壳、年画硬盘等文创产品。

“就算大门上不贴个年画门神,也可以弄个门神手机壳。”张荣强说,作为集两项国家级非遗于一身的夹江年画,近年来在文创产品上渐有起色,已经开发出了30多种年画文创产品。

年画研究所 不只是画年画

张荣强说的“集两项国家级非遗于一身”,不仅因为夹江年画是国家级非遗,其年画使用的夹江竹纸亦是国家级非遗。为了传承和发展好夹江年画,当地于2010年成立了夹江年画研究所。

1月29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夹江年画研究所,这是2018年3月才搬过来的新址。和1年前的那次采访时相比,新址不仅面积更大、装修更好,而且有了临街门市。大门口“夹江年画”四个金字牌匾颇有气势,左右两旁的巨幅门神年画十分威严。

走进研究所,陈设布局古色古香,各种题材的年画都有展示。但除了年画外,更多的是年画周边文创产品,年画葫芦、年画服装、年画抱枕、年画摆件、年画钱包、年画瓷杯、年画折扇、年画宫扇、年画书签……甚至还有紧跟潮流的年画手机壳、年画硬盘,单价从10元到数百元不等。

画桌前,张荣强和同事们,正在忙着制作年画叶脉画。“你看这个猪可不可爱?猪年马上就来了,争取趁机火一波。”张荣强举起一个叶脉画的摆件,上面是一只可爱的卡通小猪。

8年文创路 实用才受欢迎

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资料记载,大约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夹江即有年画作坊存在,祖像、门神、山水花鸟、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是主要题材。

“在480多年的发展中,夹江年画表现的内容日益丰满。”张荣强说,这些表现内容取材于民间,却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总体而言,喜庆吉祥是夹江年画的主题,祥和欢乐、祈盼富贵平安是最大特点。”

夹江年画研究所成立后,除抢救和恢复传统年画制作技艺,同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搞文创。“成立当年,我们就开发了近10种,比如年画折扇、年画册页、年画书签。”张荣强回忆说,但市场检验下来,只有三四种延续下来,“像年画瓷砖,做来没人买,后来就没再做了。”

8年文创路,张荣强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传统的好卖,实用的好卖。”比如,精美的传统年画,以前15元一张没人要,现在500元一张有人买,而年画周边文创产品中,折扇、钱包、抱枕、手机壳等销路更好,“过年了,就算大门上不贴个年画门神,也可以弄个门神手机壳。”

今年开网店 年画卖到全国

采访进行中,不时有市民走进年画研究所选购。

张荣强估算了一下,2018年年画研究所的收入约有50万元,其中年画文创产品销售了20多万元。尽管这个数字并不高,但和此前相比,已是明显进步,“刚起步那两年,一年收入才两三万元。”

“我们力争今年能达到100万元的收入。”张荣强计划,今年上半年,就把网店开起来,让夹江年画能更方便地行销全国,“我去参加各种展会,发现夹江年画还是比较受外地人欢迎。”而目前赶制的产品中,一部分也是在为网店备货。

尽管100万的目标已经比去年翻了一番,但在张荣强看来,以夹江年画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其在产业上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相关部门现在也很重视,这个场地都是装修好无偿给我们的,相信下一步在年画产业发展等方面还会有更多举措。”封面新闻记者丁伟李昕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特色培育提品质

■实习生王雪涛记者张清产业强市,以质取胜。2018年,全市上下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发展年”经济工作主题,以...

夹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夹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