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定府(20)
在夹江县,夹江城“及献贼据蜀,城郭宫室,焚毁殆尽”。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始复修理”城墙。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知县刘成蛟重修完固,城图长圆而中直,名曰半月临江。”城内沿该城墙的一段街道也名“月亮街”,并保留至今。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培修城墙。到今日,则只剩下城西一段城墙了。
峨眉城墙在“甲申及劫,楼尽圮,垣半塌”。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知县文重建东南西北四门塈小南门,城墙内外俱石,高阔照旧。门立楼栅。”其后,在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增修、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增筑炮台、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十年(公元1904年)、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补修(宣统《峨眉续志》)。1940年峨眉全城大火,城墙全部撤毁,一石无存。
在峨边,未设厅之前,大堡已建城。“始自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初为土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设峨边厅后,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改修石城”。城墙均为青砂石砌筑,部分尚保存至今。
府、县城市公共建筑基本上是复明之故旧,官署、庙、坛等,府城及属县县城的设置大体相同。局部有异者是其细节,如府署樵楼“楼额二,外曰‘汉嘉古治\’,内曰‘海棠香国\’”(《嘉定府志》)。犍为县署大堂前抱厅额题“天理国法人情”,联云“官号亲民,版图内与民同忧乐,登斯堂也恻怛哀矜,须知巧吏非良吏;地称名郡,汉唐来代有英贤,居此土者磨砻砥砺,莫谓今人逊古人”(嘉庆《犍为县志》)。为官者当以为戒。
另外,值得后人关注的,还有一些特有的纪念性祠堂和客家会馆之类。如府城有寓公庙、四谏祠、九龙祠、青竹祠等,尤其是新出现的杨公祠,“祀明参将杨展,县令袁凤孙建”(《嘉定府志》)。夹江县有宿公祠,峨眉县有峨山祠、歌凤先生祠,犍为县有邵子祠、扬子云祠等。因“湖广填四川”之故,府县城乃至乡场,均有不少会馆,如天后宫、禹王宫、南华宫、万寿宫(江西会馆)、陕西会馆等,均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的产物。
此外,驻军公署的出现是清代嘉定府的一大特点。清乾隆时,境内驻有峨边营、提标左营等绿营军。峨边营驻峨眉县城,下辖11汛,嘉定汛驻乐山县,夹江汛驻夹江县,峨眉汛驻峨眉县,归化汛、冷碛汛、捲木汛驻峨边厅。府县厅因之有相关衙门:峨眉县有游击署(峨边营营署)、守备署(峨眉汛汛署);乐山县有千总署(嘉定汛汛署);夹江县有把总署(夹江汛汛署);犍为县有把总署(犍为汛汛署);峨边厅有守备署(归化汛汛署)、把总署(冷碛汛汛署、捲木汛汛署)等(同治《嘉定府志》)。
府城县城之街道格局均已定型,不少街名还沿用至今。如府城中的府街、县街、白塔街、学道街、育贤街、土桥街、叮咚街等,犍为县城的东街、西街、文林街、龙池街、分司街等,夹江县城的西街、北街、聚贤街等,峨眉县城的状元街、文庙街等。
新闻推荐
孩子们参观市图书馆本报讯(记者张波摄影报道)7月28日,由夹江县甘江镇艾中村康中坝农家文化大院主办的“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举行,14名留守儿童来到乐山,到市文化馆、市图书馆等地参观游览,度过了...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